人均欠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8-04 05:33:55  评论(/)

​​来源:乌鸦校尉作者:乌鸦校尉

大家好,

我是乌鸦上尉

新的一个月,新的忧伤

因为我刚发的工资

已经被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

9号还花呗、15号还信用卡、28号还房租

没想到我年纪轻轻

就看破了红尘

跻身“四大皆空”青年之列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作为1.7亿90后大军中的一员

我发现这一代的年轻人真的都很“穷”

根据最近的调查显示

中国90后人均负债12万

是收入的18.5倍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借钱度日”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即使这样

我们还是会在各大节日和促销活动中

将自己的购物车塞满

上尉我不禁开始思考

究竟是谁在不断掏空我们的钱包?

促使我们无节制的买买买

让我们沦为只会享受当下的“负翁”

资本的推动

让我们将时间倒退回上世纪

在加利福尼亚的一间消防站里

有一枚灯泡已经亮了118年

创下了“百年灯泡”的历史记录

即使现在依旧可以通过网络摄像头

看到它散发的光芒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这是啥材料做的灯泡啊??

这么结实耐用

买一个灯泡就能用一辈子了

但资料显示它采用的只是普通的碳质灯丝

甚至不如我们现在的的钨丝耐用

这些年

乌鸦徒手换过的灯泡少说也有五六个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在科技高度进步的今天

我们所发明的灯泡还不如

一百年前的耐用呢?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这就要涉及一个惊人的商业秘密

——“计划报废”

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时

历史学家冈特·赫斯无意间走进了

东柏林的一座废弃工厂

——欧司朗电器公司的总部

他在里面发现了大量被遗弃的资料

不得不说这家公司的行政人员心也很大

造假的文件也敢随意丢弃

不应该毁尸灭迹吗?

资料显示1932年

在日内瓦的某次会议中

几家全球垄断性的电器公司签署了一份秘密协议

来缩短电灯泡的寿命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垄断联盟名叫福玻斯(Phoebus)

当时欧司朗电器的董事

威廉·迈因哈特

就是该联盟的发起人

迈因哈特想要通过调整生产配额来增加产品利润

翻译一下就是

在偷工减料的同时抬高商品价格

协议签订之后

灯泡的使用寿命直接由2500个小时

降到了1000个小时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最令人窒息的是

这项协议还设置了惩罚机制

如果哪家公司制造的电灯泡寿命超过1000小时

就要进行罚款

并且超过的时长越多,罚款的力度越大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计划报废到了今天

已经成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

只是存在的形式各不相同

比如苹果公司在2004年发布的第四代ipod

在当时受到了所有年轻人的追捧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Casey和Van两兄弟也是狂热“果粉”中的一员

在正常使用18个月之后

他们发现这个播放器没电了

那个年代一台ipod很贵

官方定价是299美元

所以他们给苹果公司拨打了电话

希望可以更换电池,继续使用

出乎意料的是

苹果公司表示他们已经过了保修时期

需要支付255美元才能更换电池

而这个价格快赶上一部新的ipod了

Casey兄弟感到非常的愤怒

这样一来这台ipod就成了一个废品

苹果公司是故意设置不可更换的电池

来让消费者购买他们新的产品

他们将这个肮脏的秘密发布到了网上

在当时还没有YouTube的情况下

这个网站的点击量达到了500万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最终苹果公司也没有给俩兄弟合理的解释

过了这么多年

苹果反而在计划报废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2017年有消费者反映自己的iphone

在系统升级后越用越慢

相关人员对不同型号的iphone进行了测试

发现手机电池的衰退和处理器的性能有一定关联

苹果公司故意通过IOS的系统升级

来限制手机的性能

简直和多年前运用在ipod上的套路如出一辙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但是不管苹果公司如何作妖

每次iphone出新款时

都有一大批中国青年疯狂购买

对此苹果公司的态度就是:

你能奈我何?

我还是有一群脑残粉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媒体的鼓吹

但是无论资本家如何耍小聪明

市场仍然会有面临饱和的一天

当我们拥有了房子、车子等耐用品时

短时间内便不会添置新的物品

商品没人买

就变成了废品

卖不出去就赚不到钱

所以资本家开始转换策略

利用各种各种的方法

给我们找非买不可的理由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比如,通用汽车当年造的汽车

一台可以用十年八年

可是大家十年不换车

汽车商岂不是要饿死了?

当时通用汽车的总裁斯隆想来想去

终于想到了一个方法

——通过媒体来改变人类的消费观念

所以通用汽车拍了这样一个广告:

一个打扮时髦的靓丽女孩

在看到最新款的通用汽车时

和她的男朋友说:

“欧天哪,这辆汽车太美了,我好想拥有!”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在当时所有人崇尚实用主义的时候

通用汽车用一个广告

唤起了消费者的“爱美之心”

既然在汽车的功能上无法做到太大的创新

那就改变它的造型设计

1956年

雪佛兰Bel Air款

冲上了全美销量第一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这套刺激消费者买东西的理论

立刻被各大媒体和品牌效仿

2011年

宜家拍摄了一则《台灯》的广告

广告以台灯为第一视角

展示了它被主人扔掉的全过程

台灯在雨中望着主人远去的背影

低下了自己大大的脑袋

而透过那扇曾经熟悉的窗户它发现

主人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新欢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这个广告一反鸡汤主旋律

告诉消费者——

物品本就没有感情

扔掉旧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

新的不是更好吗?

当年该广告播出之后

宜家的销售量立马上涨了8%

这个广告你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

但是细细一琢磨

就发现这其实是商家布下的消费陷阱

图上的台灯明明没有损坏

只不过因为样式陈旧而被主人淘汰

从本质上看,它还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

媒体利用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

重新定义了商品淘汰的规则

——不再是看内在,而是关注其外在

制造恐惧

人们不光爱美爱时尚

同时内心也充满了恐惧

惧怕死亡,惧怕衰老

聪明的资本家举一反三

立马发现了人类情绪里的共通性

现在很多商人

不满足于自己的商品只能卖给特定的人群

希望可以拓展自己的业务

比如最近的马应龙痔疮膏开始转向美妆市场

之前的泸州老窖开始做酒味的香水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早在30年前

世界制药业巨头默克公司的CEO

亨利·加斯登

已经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了

对于只能将药卖给生病的人,他深感失望

他希望药品可以像口香糖一样

卖给所有人

你说这不是在做梦吗

没病的人怎么会吃药呢?

那可能是脑子有病吧

可现实却是

人们被资本家忽悠的没病也“有病”了

1998年

史克必药厂对外宣称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疾病

——“茜茜综合症”

这个疾病以奥地利的伊丽莎白皇后命名

因为她最能代表这类病人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这类病人的特征就是有抑郁倾向

在人前表现得精力充沛

十分热爱生命

独处时又很丧很病态

这放在现在就是一个被上班折磨的普通人

谁还不是白天哈哈哈

晚上感叹人生的“丧感”青年呢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可在当时

这个病立马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精神病科的医生还给出了详细数据

声称德国300万人都患有“茜茜综合症”

也不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

当时德国总共才多少人啊

人们立马开始疯狂购买史克必药厂的药物

直到2003年5月

明斯特大学的医务人员才揭发了真相:

这个德国全民病只是药厂捏造出来的

当年疯狂买药的民众被啪啪打脸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这样一个被大众唾骂的“贩卖疾病”案例

却被不少黑心商家当做学习的榜样

甚至一些虚假广告已经深入人心

比如补钙

现在似乎人人都缺钙

不管你是小孩还是老人

不管你是腰酸背痛还是抽筋无力

全都是因为缺钙

在商家的宣传下

只有吃了他们生产的钙片才能缓解症状

一口气爬上六楼

气也不喘了,人也精神了

实际上成年人每日需要钙量为800毫克

一日三餐就可以为我们提供400-500毫克的钙

只要再喝一两杯奶茶

就可以满足每日所需要的钙量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资本家利用了人们恐惧的心理

进行广告轮番的轰炸

谎话说多了也会成真

在潜移默化和口口相传中

让你不信也得信了

引发结果

商家们绞尽脑汁,用尽了十八般武艺

说白了还是为了促进我们消费

发展到现在

他们坑蒙拐骗的方式已经炉火纯青

如果我们想要节俭

商家就会在我们耳边说

“花钱可以买到的快乐,干嘛不做”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如果我们追求精致

商家就把他们的商品贴上精致的标签

然后告诉我们

现在没钱没关系,你可以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在他们的营销下

很多人都拥有了与自己收入不匹配的消费欲望

而这种消费欲望又被他们聪明的美化成:

“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但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

让我们来看下近年来

因为过度的消费欲望而引发的社会惨案有多少

2016年的“校园裸贷”震惊了所有人

这些女孩为了买名牌

不惜以裸照抵押去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时隔两年

“裸贷”事件又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

这一次我们丢人丢到了国外

一个名为《stupid girl(傻女孩)》的8G压缩包

在外网疯传

这个压缩包里居然有

超过1000名中国女性的裸照和视频

而他们所有的真实信息

包括身份证号码都被曝光了

最可怕的是

有些文件还被标注了这样的信息:

该女生愿意用性行为来还贷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类似的新闻层出不穷

甚至还有人因为无力偿还贷款而失去了生命

乌鸦随手在网上一搜

就出来了这么多相关结果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或许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贷款离自己很远

可其实它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抖音的视频里

你是不是刷着刷着就会刷到这样的广告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他们用无声无息的方式渗透进你的生活

如果哪一天你没钱了

你的潜意识也许就会想到

“啊,或许我可以去申请小额贷”

“借一次没关系的,数额也不大”

“我一定会按时还的,只不过解决燃眉之急而已”

如果你产生这样的想法

那么恭喜你

已经踩进了商家的陷阱

只要点击一次

就会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

同时也会被查征信记录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不光是贷款

我们的消费心理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了

看看自己的信用卡账单

是不是每个月都在超前消费?

每逢双11等大型节日

是不是觉得自己不买打折商品就亏了一个亿?

我们越把钱都花在了不必要的商品上

能力就越是比不上野心

资产就越是累积不起来

据调查发现

在90后的贷款人群中

已经有近47.2%的人产生过逾期

而逾期次数高于10次以上的人群,占比达到4%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从之前的“月光族”到现在的“负翁”

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在借钱这一方面

越来越大胆了

但是无节制的借钱

只会让我们越来越穷

让商人越来越富

我们心甘情愿的交了“智商税”

却还沉浸在虚假的幸福里

这样的幸福是经不起推敲的

一场大病

一次离职

一场经济危机

随时都能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人均æ¬å€º12万!“90后”的钱都去哪了?

我们为各种消费透支了青春劳动力

当有天老了幡然醒悟

才发现

我们已经失去了再上场的资格

而资本又把目光伸向了下一代​​​​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