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物有毒的科学证据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8-08 17:49:49  评论(/)

​​

证据1:孟山都2000年自己做的实验,为证明转基因玉米NK603, MON 810, MON863的安全性(三个90天实验),后来,这三个实验原始数据,被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统计分析(A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Three GM Corn Varieties on Mammalian Health),得出结论:三种转基因玉米都造成了大鼠的肝肾中毒迹象,而且是性别依赖的。

证据2:欧盟主导的mon810 90天实验(Ninety?day oral toxicity studies on two genetically modified maize MON810 varieties in Wistar Han RCC rats)。其实验数据同样显示出肝肾毒性迹象。然而该研究的论文认为,肝肾毒性效应和剂量无关,所以视为偶然发生的。

但是,证据1告诉我们,转基因的毒性与性别有关,提示这是内分泌干扰造成的。而塞拉利尼的2年慢性毒性实验,则清楚为我们展示,动物的激素水平被转基因饮食干扰。证实了就是内分泌干扰。而内分泌干扰的效应曲线是非线性的,即低剂量毒性有可能高于高剂量(Hormones and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Low-Dose Effects and Nonmonotonic Dose Responses)。所以,这根本不是偶然的,而是他们忽略了内分泌的可能性。而这个实验,几乎就是证据1的重复。说明显示转基因肝肾毒性实验是可重复的。

证据3:张启发转基因大米安全证书(转ry1Ab/Ac基因抗虫水稻华恢 1 号在湖北省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也发现了类似的肝毒性迹象。解释和证据2差不多,这里不再累述

证据4:2011一篇研究(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 safety assessments: present limits and possible improvements)指出:对19项哺乳动物的转基因饮食研究(包括转基因行业进行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所有12项天数超过90天的研究都发现了健康问题,这些超过90天研究所用的转基因大豆和玉米,占已经商业化生产转基因生物的83%。在所有发现的问题中,雄鼠肾异常占43.5%;雌鼠肝异常占30.8%。

以上是证据。

通常认为,转基因只插入一个外源基因,其与亲本不同的也就是一个外源基因所表达的蛋白质而已。其实不然,植物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一个基因的改变,可能扰动整体代谢平衡,导致有害中间产物的积累。2017年发表在《自然》旗下杂志的一项研究[. An integrated multi-omics analysis of the NK603 Roundup-tolerant GM maize reveals metabolism disturbances caus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通过对NK603玉米的蛋白组合代谢组分析,发现共有117种蛋白质和91种小生化分子(代谢物)被转基因过程改变,并具有显著统计意义。蛋白质组学分析所显示的蛋白图谱的变化反应出来的是能量应用失衡和氧化应激。代谢组学显示转基因玉米种具有潜在毒性的尸胺显著增加。

另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转基因造成转基因大豆的氧化应激[New insights on proteomics of transgenic soybean seeds: Evaluation of differential expressions of enzymes and proteins]。

所以,转基因过程导致代谢改变,是否会产生一些内分泌干扰毒素,有待继续研究。

对转基因可能生成何种内分泌干扰毒素的猜测

前面已经说过,转基因过程会造成氧化应激,干扰代谢。氧化应激会产生大量的过氧化氢,会伤害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可以通过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然而,这个过程会产生甲醛(甲醇和过氧化氢在CAT的催化下反应生成甲醛和水)。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则需要消耗谷胱甘肽。植物细胞自身有对甲醛解读的机制,但也需要消耗谷胱甘肽。所以,长时间氧化应激,势必造成谷胱甘肽的耗尽,而甲醛则会被积累而不会被解毒。已经有科学家预测了转基因大豆因为氧化应激而造成甲醛的积累(Do GMOs Accumulate Formaldehyde and Disrupt Molecular Systems Equilibria? Systems Biology May Provide Answers )。

甲醛是一种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物,其剂量毒性效应曲线为非曲线(室内甲醛的危害及预防)。和上面的证据想吻合。

从理论上讲,某些转基因含有甲醛几乎是必然的。只是现在还缺乏检测证据。​​​​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