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和抑郁症(翻译)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8-14 16:00:02  评论(/)

​​禅修者如何处理抑郁发作?

Narayan HelenLiebenson:

临床抑郁症(MDD)是人们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况之一。我的经验是,如果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或老师的监督下修习,禅修可能是有益的。

我推荐MarkWilliams,JohnTeasdale,ZindalSegal和JonKabat-Zinn合著的TheMindful Way to Depression。基于临床实效​​研究,本书很实用,而且好读,为人们如何使用正念这个工具处理可能诱发抑郁症的想法和情绪提供了非常扎实的指导。它的局限性在于,一个人必须自己很有动力,而在抑郁时,这往往是个问题。不过,如果在不抑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处理念头,概念和实践,也许在抑郁中也可练习。

和有类似经历的老师一起修行也会有帮助。有一位名叫U Tejaniya的缅甸老师非常坦率地谈论他自己的抑郁症史,如何使用正念练习来减轻痛苦。他知道抑郁症是多严重的精神和身体状态,他也知道摆脱抑郁症是可能的。

我觉得以开放心态来对待抗抑郁药药物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时代已经改变了,现在的禅修者似乎更愿意在需要时服用药物,但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应该能够在没有药物的帮助下自我解脱,或认为自己还没严重到需要使用药物的人来说,它仍然是一个难点。这些人认为自己应该完全依靠佛教修行。

这不是一种明智和开放的态度。抗抑郁药是一种很有用的神圣药物,用以平衡那些未被平衡的。服用药物也可以是慈悲行,使那些痛苦到已经完全瘫痪的人能够进行有益的禅修。确实,药物问题是复杂和有争议的,虽然抗抑郁药在几年前似乎是一种灵丹妙药,但并非总是如此。不过对许多人来说,他们显然很有帮助。

Tenzin Wangyal仁波切:


佛教徒的强大支持是皈依三宝:佛陀,佛法和僧伽。与这三者建立联系非常重要。

皈依佛的体验,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单面的,可靠的连接,它永远在那里,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在此总能找到实相。第二个支持,皈依法,我们对我们学到的教义和知识有信心和信任。最后,我们从与僧伽的关系也能获得很多支持,能感受到来自那些将自身修行用以利益大众的人们的温暖。

我们有皈依这个概念,因为我们作为有情,我们在受苦,而且需要帮助。抑郁症是一种感觉到强烈的隔绝,孤立和痛苦的经验。如果您是一名修行者,并正在经历抑郁症,请记住这不是个人失败。不要陷入到感到内疚或认为你没有价值的陷阱中。这只会给已然痛苦的人间增加更多一份痛苦。

在这样的时候,重要的是要相信三宝的力量,这是皈依的基础。一个常见的比喻是,当满是乌云甚至有暴风雨时,你相信太阳仍在那里,在清澈的空中发着光。即使你现在体会不到,你仍然知道天空大致的方位,即使你看不到太阳,你也知道它在那里。类似的,你相信你的痛苦是暂时的。

在西方,有些人带着对自己信仰和文化的不满来参与佛教的学习和实践。佛教看起来很诱人,因为它知识性很丰富。有些人倾向于从知识角度去理解教法,而不是从经验,于是往往缺少了对皈依的经验性信任,以及由此产生的内在体验。当抑郁症来临时,依靠一个建构于知识的皈依是很困难的,需要依靠深植于体验的皈依。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我们感觉不错,除了必要的事情,比如纳税,付账单,照顾孩子,吃东西,还有很多事情是不必要的。有时候我们汲汲于一些刺激性的事务, 却不知道长此以往这意味着什么。我们在无穷无尽的琐事中耗尽了自己。即使在你自己家里,所谓的人生归宿中(译注:refugee,同“皈依”),你也感觉到房子好像在叫你做这做那:洗碗,叠衣服,吸尘……还有无穷无尽的人际关系,需要通过回复电话和电子邮件去保持,更不用说我们上网时沉迷于无尽的搜索。有时,确有些事我们必须要做,但更多时候,我们做这做那,只是为了掩饰了潜在的不安。从禅修的角度来看,我们已失去了安忍,或曰放松的能力。我们失去了与内皈依(the inner refugee)的联系。

在处境困难的时候,最终内心的皈依如何成为我们的保护?向内看,注意到身体的静止(the still­ness of the body),内心对话的止息(the silence of the inner speech),以及心的空阔(the spaciousness of the mind)。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三处时,我们会发现存在的基础,即,没有任何界限的“空”,以及,将我们与这个存在基础联系起来的意识,以及从这种联系中升起的,真正的温暖。因此,我给学生开了三种“药”——身体的静止,思维的静默和心灵的空阔。这三个方法,可以让我们与内皈依连接,帮助到那些为抑郁症所苦的人。白天或者夜晚,尽可能多地服用这三种药,它们没有副作用。在你感到不堪重负,或困苦无依时,服用。当我们焦虑时,我们需要有马上能用的修行方法。

有时抑郁症已严重到我们无法起床的地步。在此种情况下,打开窗户,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着天空和阳光。沐浴在天空和阳光下,尝试与内皈依连接,这可能会让你体验到一点心的空阔。放松,睁着眼睛,每次五到十分钟,只是单纯地看着天空和阳光,不做任何其他事情,不去注意你房间里满坑满谷需要处理的物品。没错,你的厨房是一个烂摊子,暂时不去注意,而将你的视线憩息在天空和光线之中,以此重与内部广袤的空间连接。记住,你的真实本性就像天空一样开放和清晰,只是暂时被焦虑和沮丧的云层遮挡了。

作为修行者,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培养体验内皈依的能力。这三种药是一种体验手段,可以了解和信任自己,一次又一次地与你的真实本性,与你的佛性相连。随着我们越来越熟悉内在的皈依,我们截断了焦虑的固定模式,并能认出真正的内心归宿。我们认识了内在的觉者。虽然这些基于佛法的建议并不等于可以取代医疗或心理治疗,但是,对自己本来面目的了悟,最终将会是驱除抑郁症黑暗的光。

Zenkei BlancheHartman:


由于我近来的个人修持多和升起慈悲心(metta)有关,我的第一反应是建议,经常给自己尽可能多的慈悲心,特别是当你感到抑郁时。不过我知道,临床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而且我没有接受过治疗的训练,所以我向我的两位好友求助,他们都是受过培训且持证的心理治疗师以及禅师,以便对你的问题做出更有信息量的回应。

其中一位建议,每周至少与他人一起共修三次,不要孤立自己。她还说,大部分抑郁症都是大脑的化学反应,如果每天你花20分钟,通过快走,骑自行车,游泳或跑步让心率增加,你将能提高你的血清素和多巴胺水平,制造内啡肽。这些都将有助于削弱抑郁症。

她指出,对大脑里的想法保持警觉是有用的。如果你被卷入负面的思维循环,最好在你注意到它时暂停,表扬你自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找到你周围可以赞叹的东西(任何东西),即使只是一种令人愉悦的颜色。重复这一赞赏的小练习会有帮助。

另一位禅宗心理治疗师朋友说,有时禅修者会因为抑郁而责备自己,好像他们自己能控制,或是抑郁症的肇因。“我在痛苦,这是我的错。”她指出,我们许多人从佛教中学到一种理念:如果你感觉很糟糕,那意味着我们自己很糟糕。所以我们可能会想要靠自己摆脱,修正,或者说服自己离开这种令人麻木或者极度痛苦的体验。

她说,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会让学生接受正在发生的情况,而不是在现有经验上再捏造情节。老师会帮助学生将其作为接受消极内心体验的第一步,同时承认,这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是困难的,因为作为人类的共同倾向是逃避痛苦。

她提醒道,当我们进行诚实的禅修时,有时可能会发现,禅修对我们此时,此刻,此处感受到的痛苦并没有任何帮助,而且有时,转移对痛苦的注意力是最有慈悲心的方法。她解释说,诚实的分辨力可以帮助我们决定,是否要坐在肿胀的膝盖上,或去处理抽搐的牙痛或坐骨神经痛。她说我们可能需要暂停坐禅,让老师提供深度倾听的陪伴,找出此时的最佳行动方案,然后再做下一步。​​​​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