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O栋梁》杂志九月刊中采访了文艺工作者徐飞鸿,记录了他自认为平凡的一天。
红墙绿瓦,绿树红花。北京的夏天与其它地方不同,既有人文的厚重,又有自然的清新,还能清晰地感受到季节的脉动,草木的呼吸。对徐飞鸿的采访就在这样一个夏日的午后进行。一米八的个头,中长发,戴着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他,举手投足间却带着一股子北京爷们儿的豁达与顺畅。
在舞台上他是夏日入侵企画乐队主唱,褪去闪光灯的照耀,他还是一名平面设计师,和这座城市的其他年轻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采访前夕,他才刚从外地演出回来,距离不短的往返路程并没有在他脸上留下疲倦。可能在梦想的路上,忙碌也是一种幸福。
感觉,徐飞鸿的歌声就好像热带水果一样,外表奔放,但越品越细腻香甜,且总是散发着一股子浓郁的青春气息。只要你咬上一口,便会被迅速带回最富活力的年月……这感觉就像吃榴莲一样,让人上瘾。
2019年6月夏日入侵企画参加了网易云石头计划,从105组中国摇滚乐队中脱颖而出,获得总冠军。成军6年,他们参加过无数次音乐节的演出。对此,他们从未感到过疲惫,甚至有些迷恋。奔波于不同的城市参加演出,并感受着每一个城市的能量。也许,相比于在熟悉的环境里安逸自在的活着,这样连续的奔波更能带给他们创作的欲望。
先介绍一下乐队成员吧。
我是主唱,平时属于比较中二的那一类,乐队以外的时间是个平面设计师。吉他手肯尼,诨名张雅特,还是手中的法宝给他冠的名。贝斯手是小亿,他出身音乐世家,素养非常高。鼓手海鑫,我们乐队的一名真朋克。采样叫李青儒一位白天与文化遗产对话乐此不疲,晚上拿起手中的乐器乐在其中的少年。
每个乐队在组建初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讲一讲夏日入侵企画乐队组建的故事吧。
这个要追溯到初中时候,那个时候我刚接触乐队这个概念,跟我们现在贝斯手小亿当时老在一起弹琴写歌什么的。后来上高中,他出国了,我组了一个小乐队,玩玩闹闹,最后也没出过什么像样的作品。大二了,偶然有一个机会可以参加某大学音乐节,然后临时组的这个乐队。想圆一个演出的梦。从找乐手到演出一共三个月,连写歌带排,一周排练四次。因为那时候我们经验都不足,还特意请了指导员赵钊——现在盘尼西林的贝斯手来帮我们排练,最后拜托他弹的主音吉他。结果那场演出效果特别好,觉得我们几个胡编的东西能让大家跟着一起蹦也太酷了,这个乐队就继续下去了。
在今年六月份你们获得了网易云石头计划总冠军,有什么获奖感言想要发表的么?
有一句老话是“文无第一”,我觉得前十五的乐队每一个其实都是立得住的,作为乐队更多的会去听编曲和混音,确实我们还有不足,不光前十五,后面也有几个乐队我挺喜欢的也认真听了投了票。比赛就是个形式还是把音乐做好。
怎么像别人介绍你们的乐队风格?
我们的风格现在想起来大概是独立、流行、摇滚。三个词任意组合都可以,虽然看起来比较多元,但是经过这么久的磨合排练反而觉得其实是统一的。
这个名字是谁起的,有什么寓意吗?
乐队的名字是我们第一次演出的前一天定下来的,当时想的比较矫情,因为得到这个演出通知是在冬天,演出的当天正好赶上冬至:赴一场/青春期终末的/一去不回的/夏日的/约。
哪一次演出经历是最让你难忘的?
第一次.现在回想起来,一个乐手带着四个什么也不会的路人,一支一首歌都没有的乐队,赴一场北京郊区大学大操场的文艺汇演,听着就特别的“摇滚乐”。
摇滚乐在你自己心里是个什么概念?
对于什么是摇滚乐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可能我的想法更加直接:五个人一起去演出,演出费平分,就是摇滚乐。总之并没有太多的束缚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完整版访谈内容及全部照片,详情请见《HERO栋梁》杂志九月刊。
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栋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