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Q娃企划前线简史:为什么是两个人分黑与白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wbtt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09-09 23:41:23  评论(/)

​​光之美少女风云录(三)初代Q娃企划前线简史:为什么是两个人分黑与白



1、DoReMi到Q娃之间


鹫尾天在担任《钓鱼迷日记》制片人的期间,于2003年7月接到新任务,下一个负责作品是星期日早晨8点半的新番组,来年2月第一个星期开始放送。

这里是关西大阪府的制作局朝日放送电视台(ABC)×广告代理商旭通第企(ADK)×制片厂东映动画的固定联合专属档。

离Q娃开始前33年雏形诞生时,ABC在这块地盘就是以面向小女孩的片子起家的。23年前由ADK开始包揽时,也是以小女孩动画起家的。20年前委托给东映动画后固定在星期日早晨8点半,仍是以小女孩动画起家的。

小女孩动画的路线也不是一直有连贯性,不过到这时的情况时是连续这个路线已经10周年了,进入东堂泉名义完全原创动画的状态也5周年。

经过这些历练和积淀后,这块领土内部运转机制很安定。每回新番组的循环周期至少一年,放送开始前约半年进入准备工作企划状态,是默认事项。

2003年7月时这里放送中的《明日的娜嘉》,是进入东堂泉名义完全原创动画的状态后第5年的作品。内容本身是制片人关弘美从大约20年前,就开始构想的企划了,是关弘美夙愿的作品。

路线是70年代后半火过的少女大河动画路线。这种路线的系谱,对于ADK和东映动画有1976年的超人气代表作《小甜甜》,对于ABC有同时期出的《窈窕淑女》,而且当年就在Q娃这个档。

但是这样的路线对于世间观众来说,在第三期东映魔女子系列的后番组《小仙蒂》,也就是西尾大介担任演出助手兼制作进行(演助进行)的那个出道作,于1982年结束后就也宣告终结了。

如今过了20多年再翻出来《明日的娜嘉》这样的企划,看上去第一反应确实容易有时过境迁,早已不占天时地利的感觉。不过各大佬资本家还算比较宽容的,你想做那就做吧。

当时关弘美连续每年参加ABC×ADK×东映动画这个档,已经到第13个年头,自己扛旗任领头的制片人也10周年了。再加上《小魔女DoReMi》系列连续4年完全原创作品的好成绩,因此这之后让她带领的现场搞出任性的企划也可以放手。

反正这个档一直都是中游的存在感,这便是面向小女孩的片子自古以来的正常状况。意思就是,既没惨到风口浪尖,也没火到风口浪尖,所以自由度相对大。


制作阵容基本上是理所当然地默认延续着,此前连发4年的小魔女DoReMi系列的班底。

ABC、ADK、东映动画三方面的制片人,往下制作担当者,还有系列导演、美术监督、作曲家、剪辑技师、色彩设计、录音技师、音效师等等,都原封不动前作的阵容。脚本阵4人,演出阵10人,作画监督阵6人,也都是《小魔女DoReMi》系列的人员。

关弘美小时候是1966年最初的小女孩动画《魔法使莎莉》的粉丝。本作的系列构成起用金春智子,是70年代第三期东映魔女子系列《花仙子》、80年代第二期《魔法使莎莉》的脚本家。

演出也有一回招来葛西治,是《魔法使莎莉》第一期的演出助手、第二期的系列导演。同时也是约20年前,ABC×ADK×东映动画最初联合作品的系列导演,这次是把人家从退休状态硬是拽回来最后一回就任演出。

根据历史经验教训,《明日的娜嘉》这类少女大河动画路线的片子,在营业上一般符合3条规律。

第一是原作漫画会容易被动画带起来卖得好。不过这回已经是完全原创的动画了,所以出版业方面不用有什么指望。

第二是收视率虽有希望,但是历来都低开,且属于慢热倾向。所以这回仅一年内的时间里,也不用有太大指望能火起来。

第三是玩具肯定不好卖,比起魔法少女题材的水准低多了。《小甜甜》是史上唯一打破曾这条惯例的,但是当然不能以这种特例为基准来测定营业计划,所以万代也同样一开始就没作多大指望。

《小魔女DoReMi》系列最后一年,平均每季度玩具事业批发出货额10亿日元。《明日的娜嘉》2003年2月开始放送,所以1月开始批发出货到市场各零售商。日本企业多以4月份为财年的开端,因此这时还属于2002财年的最后一季度。

这个季度中万代成功给《明日的娜嘉》的玩具商品批发出货9亿日元,正常发挥。于是以此为基准制定2003财年的生产和出货计划额,又因为最后临近尾声时肯定要失速的,所以一年中30亿至35亿日元之间绰绰有余。

之后进入2003财年,春季和夏季出货额又是平均各9亿日元,输出功率极其稳定。事实上在春季结束后,已经就要决定下一年的初始方针了,也就是鹫尾天接到新任务的这个时间。

《明日的娜嘉》的出货额绝对值当然是不如《小魔女DoReMi》系列,所以在当时也没有拍板要继续下去的有力理由。实际上当时这片甚至还出现过延长提案的,不过否决了。

只要不出现像《美少女战士》系列那样,实际出货额比计划参照值一瞬断崖式下跌60%的惨痛历史教训,就算如《偶像活动》系列这样最近4.5年每季度平均出货额不到6亿日元,也可以日子过得不错。


关弘美连续干了将近14年,其中给原创动画的环境还战了整整5年,最后连年轻时的夙愿企划也实现了,这才终于到了制片人换代的时期。

当时东映动画的内部结构,从最简单粗暴的大方向来说,直接与作品内容相关的,当然是企划和制作两大部门。

企划在企划营业部,在任部长是那个《圣斗士星矢》和《龙珠》系列的森下孝三,当时还已经打入经营管理层是董事级别了。关弘美和鹫尾天这样的制片人,就属企划营业部里的企划制片人室。

东映动画的“室”这个部署,可以相当于日本其他一般企业中的“课”。企划制片人室里,各制片人的直属上司叫总制片人。

当时在任的总制片人是清水慎治,就是那个从《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海贼王》《金肉人二世》一路带着鹫尾练级上来的制片人。

当时他的待遇其实也已经到企划营业部的代理部长了,后来第二年便正式升为部长,再后来他的继任者是关弘美。

这时清水于是再次钦点让鹫尾上,接任关弘美负责了十几年的那个档,星期天早晨8点半给小女孩看的动画片就交给你啦。



2、两路出兵,三个要点


这鹫尾摆明了是彻底懵逼的,要来个问号连发五部曲。诶?我?没干过哇?可以吗?你确定?

这时正在负责的《钓鱼迷日记》才是他第一次参加企划,往前《金肉人二世》才是第一次担任制片人,再往前《海贼王》才是第一次见识电视动画的现场。

像这么马不停蹄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爬上来,连在同一层楼多转悠几间房熟悉一下业务的空间都没给,就要人家立刻再登一层楼了。

而且还是完全原创没原作的,而且还是要给小女孩看的动画片,对着这么一个年近40岁的中年大叔一本正经地说出来,翻译过来显然是:要你命啊。鹫尾也只好硬着头皮破罐破摔了,分两路出兵。

东路军,总之要联络熟人要搜集情报打听信息,有多少是多少:小女孩到底喜欢什么。西路军,这才同时从自己已认知事物的角度出发,来想想新作有什么脑洞可以搞事儿。

千万别一不小心脑补一下觉得,事情发展就是一个没接触过这领域的人来企划,所以能不被教条束缚能突发奇想,于是搞出了个火了15年的长寿品牌。真要是这么一句话顺利,那就叫神话故事而不叫历史故事,这一点也不中庸过犹不及。

莫说给小女孩看的动画了,我们知道他小时候就连动画本身也只看过《魔神Z》。所以要发想脑洞肿么办呢,从实景影视作品开始找出发点,结果新企划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变身”。

毕竟是奥特曼和假面骑士的世代,他6岁到7岁那年变身风潮开始席卷日本全国。而且《魔神Z》最早还没火起来时本来路线方针也有借鉴一下奥特曼,现场的脚本家也是从那边来的。

“变身”这两个(对日本人来说)这么难写的汉字组成的词语,而且是虚构作品的用语,本来是没什么人听说过的。但是在日本变成妇孺皆知的日常用词,就是那次风潮才导致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动作片”,想到变身就会自然想到动作片,因为听上去很帅气吧。本来东映自古以来最得意的领域之一就是动作片,尤其在他这种不关注动画的人眼里。

这样往下联想到鹫尾童年情有独钟的一个片,变身风潮中的另一个支柱代表作《人造人类KiKaider》,以下称《人造人机械士》。就是歌词唱“弹吉他的(中略)机器人啊♪”的那个,由《假面骑士》的阵容企划。

当时的朝日电视台(日本教育电视台)在星期六晚上的黄金档,7点半放送《假面骑士》→《假面骑士V3》,8点钟放送《人造人机械士》→《机械士01》,8点半放送《恶魔人》→变身战斗女英雄动画的元祖《甜心战士》,形成那个时代的东映御三家超级英雄时间。

鹫尾从《机械士》到《机械士01》能够想到什么呢,第一点,这片是本来给小男孩看的变身超级英雄动作片中,出现女性的变身超级英雄的元祖。虽然不是大活人而是机器人,确切说是人造人。

第二点,后来变成人造人兄弟2人常协同战斗了。第三点,鹫尾还喜欢里面的敌人反派,黑色色调的破坏士,从小脑补能不能哪次机械士和破坏士也协同战斗呢。


所以第三个关键词是“相棒”,但是机械士和破坏士协同战斗毕竟只是童年遗憾,而不是有形蓝本。继续回想,往后到中学时看的印象深的电视剧,有一个刑事剧《流言刑警 阿富和阿松》。

这是主角二人组协同作战形式的刑事剧,这种形式他最初的印象来自于美帝的警匪动作片《肮脏的哈里》。80年代初美帝也有过这种二人搭档行事的警匪片《48小时》,但都仅仅是电影。

日本的刑事剧采用这类形式当时还挺少见的,最初火起来的便是这个《流言刑警 阿富和阿松》。

这是东京放送电视台(TBS)的大名作刑事剧,TBS的樋口祐三担任制片人。樋口以前是圆谷一的助监督,在《奥特曼》担任本篇监督还自己写过脚本,到了70年代圆谷一逝世后转行成了制片人。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当时,TBS每星期在同一天,晚上7点钟放送第三期奥特系列,8点钟放送这个《阿富和阿松》。

《阿富和阿松》采用刑警二人组搭档的形式,是当时刑事剧中的革新,因为之前刑事剧都是以群像剧的团队组织行动的剧情为主。

樋口制片人同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另一档的刑事剧《G MEN★75》,这边是与东映合作,两个片是TBS史上唯二收视率超过20%的刑事剧。

东映自古以来最得意的领域之二也是刑事剧。而《阿富和阿松》火了之后进入80年代,连刑事剧的本家东映,也开始玩这种二人组搭档形式了。

到昭和末期,主演阿富和阿松两个人还去东映的电影《湘南飙车族》跑龙套演警察,故意用来玩梗的友情客串。湘南飙车族是5人不良少年,东映自古以来最得意的领域之三是黑道片。

后来这《湘南飙车族》又再次被鹫尾当成另一Q娃的发想源,啊这个就以后有机会再说了。东映意外巧合地,有点以二人组为开端之后能长寿化的倾向。从二人的假面骑士到《相棒》,如果还要举一个那自然是Q娃了。



3、企划书


变身、动作片、相棒,这些的女子版!新企划轮廓的3个关键元素决定后,下一步该找人具体洽谈了。可问题是,小女孩真的会喜欢这些吗?如果真喜欢,会等到都新世纪了你再来做个女子版吗?

这点鹫尾还是信心满满的,港道理,肯定喜欢。道理在哪呢,小时候男孩纸女孩纸都是混在一起,玩那种假面骑士打修卡怪人的游戏啊,模仿变身口号和姿势毫不含糊。

超级战队系列有女战士也已经成定番快30年了,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所以小女孩绝对是也会喜欢变身打怪这种套路的。因为太小的那种学龄前孩子管他是男是女,思维根本都还差不多。

所以才有企划书中的那个名句,所谓小女孩也想闹腾。不过这句不是表达宗旨,而是用来说服上头的大大。不是论点,而是论证。

提醒注意一点,企划书的本质是什么。纯粹观众视角的粉丝,啊在这里俗语叫作大友,会有兴趣的内容一般只是企划书中记载的,作品的初始构想和设定。

但企划书像这样讲明企划的内容是什么,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讲明企划的价值,以求让企划通过并实现。

也就是说企划书的本质,是呈现给上司以及合作方,比如电视台和广告代理商,的一种“推销书”,或者你理解为招股书。

纯粹观众视角的设定党访谈党公式书党翻译家,可以仅仅只对其中记载的设定相关内容感兴趣,但是阅览企划书有必要对上面这条本质心里有数。


最初提交的企划书,题名当然离《二人是光之美少女》这种名称远了去了,美丽治愈这种合成造语也还没生出来,标题是《黑心》。

吓人不,虽然原文是用洋话音译成片假名写出来的,对于日本人尤其是小孩子,倒不至于第一眼看上去这么可怕。

不过即使过了15年到现在,初代Q娃是黑白二人的概念已经都熟悉了,这样的题名还是第一眼看上去够有冲击性,可引起各种恐怖不健康不吉利不敢给孩子看的脑补感想。

超级英雄的主角以黑色为色调,超级战队系列途中起开始拿这么一个队员混在里面都还好,当年《假面骑士BLACK》这操作是真给当时的家长刷新过一波世界观了。

可这回还是给小女孩看的动画片,听起好似确实不得了,因为世间观念小女孩喜好率第一高的颜色的确是粉红色。乍一看,鹫尾天不愧是没做过这类片的新挑战者,能够不受套路观念束缚而异想天开大胆操作。

不过有些部分其实正好相反了,黑色这条决定,不是西路军大胆奇思异想的结果,而恰是东路军做市场调研最大的成果。情报是当时的小女孩中,黑衣服的人气超级高。

黑衣服人气高,那对应给小女孩看的片,就让主角穿黑色连衣裙好了,虽然后来其实不是连着的。又因为要素是相棒,所以既然有黑色那就对照地要白色,所以主角2人这才确定为一黑一白色调了。

从宏观史学的角度,反正人类史上世间观念的可变性早已见怪不怪了,欲灭其国先去其史。这回只就近举个小例子,就像鲜艳的红色,至少日本人曾经是长年认为,这当然是小女孩最喜欢的颜色,是代表色。

直到出了那么个东西,超级战队系列,红色的战士每回都塑造成主角中的第一主角的感觉。后来稳定下来每年连战,从此以后红色就成为历年小男孩之中最高人气的颜色了,曾经的观念就像从不存在一样。

倒是Q娃这边其实后来没能落地,还是要向粉红色靠拢的。黑色真正成传说中的战士了,出个手游也只好硬归类在粉红色里。



4、西尾大介监督和设计图


鹫尾第一个就去找西尾大介就任系列导演。

如果以后有机会,那么首先最想共事的人就是西尾大介,这是5年前在《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第2部剧场版《杀戮的深蓝》的制作现场,新人鹫尾天就已经决定的事了。

西尾这人当时即使在东映动画的公司内部,都已经有吹成神的倾向,什么龙珠啊鬼太郎啊金田一啊,每个词叫出来都响当当的那听起来就不得了。这也导致了后来现场对西尾监督的依赖性特别严重,所以他连干2年就耗尽精力了特别折寿。

不过这西尾接到委托时,第一反应那也是照样的,要来个问号连发五部曲。诶?我?没干过哇?可以吗?你确定?那好,不过我现在担任《Air Master》的系列导演,到尾声正是最忙的时候。

这是2003年4月开始的半年番。所以《二人是光之美少女》的企划项目虽然是2003年夏天开始,但是西尾本人后来到10月份,才开始全身心投入新作。

然后鹫尾去找当时就正在共事的,《钓鱼迷日记》的系列构成川崎良。这片结束后你也没机会放假了,来跟我做个两个女孩子战斗保卫地球的动画片吧,啊对了是没原作的哦。

川崎怎么回应,那也一目了然了,问号连发五部曲3.0版本。


至于主角的形象设计图肿么办呢,这要搞竞选,《小魔女DoReMi》当初也是这样。在星期天早晨8点半这个档,已经连干了7个年头的作画监督稻上晃,想参加这个竞选。

总之鹫尾提出的招募要点是,小女孩看的动画片、一黑一白两个变身主角,除此之外没什么具体特别要求。他就趁着8月份,日本法定的盂兰盆节连休假期,画出来了。

黑色的叫玖仁,白色的叫穗乃香,图不放。

玖仁是不良少女的那种氛围,以运动能手的感觉来设计。短发在头斜上侧分两半,一边厚一边薄。穗乃香是乖乖女略迷糊大小姐的氛围,以小娃娃可爱偶像的感觉来设计。比玖仁矮半个头,头顶两侧各扎一根辫子的双马尾。

穗乃香和玖仁站一起,就像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感觉。玖仁让人联想在外面疯的野孩子大姐大,穗乃香让人联想小心思多的淑女小妹妹,上世纪小女孩动画片中的经典图式之一。

变身后胸前已有大装饰,两人都额头上有某种印记,外观看上去有美少女战士水兵月那样的感觉。而且两人都衣裳上下半身分开,露肚脐。

黑色的战士发型和玖仁差不多,但是更长更飘逸了,穿着短裤而没有短裙。白色的战士穿着短裙,发型和穗乃香大不同。辫子在头顶端只扎一回,然后向左右两边飘下来丝带一般的两根辫子,在辫子尾端还各扎个结。


选上后西尾监督来了,在茶馆里面对面审核稻上的设计图,各种挑刺耗去了一整个下午。尤其对穗乃香的设计图,西尾那可是忒不爽了,提出3大不满点。

第一条,穗乃香怎么矮了足足半个头,不应该是穗乃香更高些吗?大家闺秀气质啊,要那种文化人智囊的气场,不要小妹妹可爱娃娃的感觉。

所以第二条,别扎辫子了,要黑长直的小姐姐,配合个子高的沉稳感。

还有第三条,眉毛要浓密,用粗眉毛来表现她的意志强度。西尾这操作又是破天荒了,因为跟颜色的道理类似,自古以来默认套路一般是男的粗眉女的细眉。

穗乃香和玖仁站一起,不该是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感觉,而应该是有头脑和很高兴,这么一来才大体满意了。西尾最细致指示的一点,别因为是女孩纸就设计成穿高跟鞋,因为打起架来要踢和踏的。

9月份玖仁改名叫渚沙,只是这个渚沙反过来开始扎辫子了,虽然也还是短发。稻上给她捣腾各种扎辫子的外形,辫子的多种形式和多种数量都试一试,有乖乖女小辫子有不良少女歪辫子。

最后当然如你所见,还是直接简单粗暴跟最早一样,没有辫子了。而且头顶也不要分两边的发际线了,变身前后都保持飘逸感的短发。

穗乃香变身后,那细丝带一样的两根飘着的也不要了,因为本来变身前是黑长直嘛,虽然实际成蓝长直了。


渚沙的口头禅叫阿里椰奶,这个太有名。其实这不是制作现场直接设定的,而是来自外部,一不小心就搞火了。

初期啥都还没确切着落的时候,主题歌快点搞出来障碍不大。营业角度上歌就是那么个东西,总之表达出大体那种印象就行,不要具体含义给人去做阅读理解的。于是歌词里就有阿里椰奶这句,倒也没明确跟渚沙的台词扯上关系。

不料万代特别中意这语感,开播前的玩具广告里,铺天盖地地喊着阿里椰奶阿里椰奶。后来便也喊顺口了,动不动就要通过台词喊这么一下,不变成口头禅也难。

主题歌开头几句重复连喊噗哩Q啊噗哩Q啊,搭配作曲形成的那种洗脑旋律,有点像70年代的流行歌《海滨的辛巴达》的前奏旋律,海滨的日文汉字就写作渚。这歌当年实在太有名,制作现场的世代几乎都知道,试试当年的现场表演舞蹈配上主题歌的视频……,算了渣浪不友好不放了。

不过其实是作词的青木久美子和作曲的小杉保夫,在自己抄自己。1990年手塚治虫的《三眼神童》动画化,主题歌是由他俩搭档创作的,跟这首歌出现的那种前奏旋律完全一致。这种事要是按美帝的法律那可以成真抄袭了,见下面视频……不对,这个也不放了。

如果没被由主题歌产生的那句阿里椰奶刷爆存在感,你能发现渚沙还有另一句出现频率很高的尬台词叫なんちゃって,另外穗乃香会经常一副长孙皇后形象说着小渚冷静点。

如果把这么两个人合体,就会产生可以这很西尾的感觉,很像西尾的言行举止。监督的行为举止影响到角色的作风性格,不是稀奇事。

再拿别的Q娃举例比如像长峯达也这个人,平时就是会像来海英莉花那样卖着蠢萌,同时又是像花咲蕾那样的敬语狂魔,满嘴です和ですか、ます和ますか。



5、方针各3条


西尾对于新作的宗旨定下了3条方针,第一条是关键在于还原日常。

超级英雄的题材,那就通常是拯救世界,至少也是主角保卫祖国保护城市守护居住的村镇和周边的人们。

而这回投曲线球。世界观设定上,出事了需要拯救的,完全是异世界。但剧情方面,平时都是发生在主角身边的日常。

拯救世界啦传说中的战士啦,这些是别人说,而角色自己没有近身的现实感。对于她们则是日常受到了干扰和侵袭,因而想要回到日常,动机的核心是从被卷入的状态恢复日常生活。

所以剧中经常表现两人经过激烈打斗后,又若无其事回归日常继续着与小伙伴的生活,并且以此为努力目标。

也所以片中什么东西每回被变成怪物扎肯那,打回原形后台词是对不起啊对不起。不叫打死或灭掉了怪人,而叫一切恢复原样了。

第二条是自己动手解决,因为这样感觉很帅吧。眼前出现问题了所以需要应对,被卷进去了所以需要摆平,是讲谁的故事所以就表现谁的行动。

而不是说因为是小孩,就引进个大人来当援军。或者因为是女孩子,就引进个男性战士来救助。

第三条是率直地表现心情,这其实也是鹫尾当初打定主意,将来有朝一日找西尾来共事的核心原因。

他的代表作《龙珠》《咯咯咯的鬼太郎》《金田一少年的事件簿》乍一看题材全都彻底不同,但是无所谓。塑造角色时能真实地表现人物心理和感情是硬道理,而不是单纯像个模板和光喊口号的感觉。

鹫尾最初就是看中的西尾这一点,同时具备粗犷的大老爷们有气势的一面,和细致的思维换位考虑得面面俱到的一面。

然后作品也直接体现他这个人的思维作风,叫作帅气的细腻,阴阳平衡中庸调和。全片拖到第8话才出那么个名作,也不过是这一条的一点细小体现。

当年奥特系列的脚本家市川森一在初代《假面骑士》的企划现场曾提出,一般“正义”这个词作为口号很好用,但这是个危险词,不是禁语但是不要多用。

同样地西尾大介认为,“为保卫XX而战”这样的口号在战争中太多用,所以让Q娃二人能少用就少用这句口号,只是专注于解决眼前的问题然后取回日常的实干主义。“绝对不容许/不原谅!”之类的台词也有意识地控制使用频率,尤其是“绝对”这个词。

还有,说“尽力”或“尽量努力”。这是不限于Q娃的,西尾这个人本身一直喜欢常用的词。“加油”这个词可以说,但不是在现在进行时说,而是在之前说的。战斗正当时也就是加油正当时,这时再来句加油,反而容易让人漏油。

敌方的心情也要率直地表现,他们也是在很拼命努力的。有自己的观念和理想,并表达和坚信自己做的是该做的正确的,所以类似使阴招的那种展开也尽量少用。


对于演出的作风也是3条方针,第一条是打人不打脸。

准确说是不直接描写得太有暴力感,只要有重量感。简单解释就像圆谷英二喜欢说的一句,不要出残酷的场景,孩子们在看着呐。

所以不要专注于表现痛苦,表现力道就行了。比如怪人和Q娃被揍了,他们也疼啊,但可以换别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台词说好强啊、力量好大啊!

或是通过间接性的演出,比如被打飞了砸到什么了,甚至还砸崩塌了。这类是东宝特摄或奥特系列的常用演出手法,特摄世代的鸟山明在漫画中特喜欢用的、并且也被西尾吸收的手法,那力道就足够表现出来了。

第二条是直接用拳脚,不耍兵器。

这理由,第一是西尾说,想要那种击打的实感和爽快感。第二是对应前面的,自己解决问题的确信感。第三是要运动会竞技的感觉,而不是相互厮杀。因为黑Q娃白Q娃的形象,分别是体操运动员和芭蕾舞者的感觉。

这条老实说,有障碍。因为牵扯到玩具,少了兵器,意思也就是少了商品。而且就算不是兵器,给小女孩看的动画片因为以前魔法少女题材多,所以法杖起码也是项常见配备,连这个都没有了。

不过好在那时候环境还宽松,就如前面说过的,反正这个档一直是中游的存在感,既没惨到风口浪尖也没火到风口浪尖。所以自由度相对大,往后Q娃居然火了,那就是真不行了。

第三条是主角的言行,要在极其细致的部分也长点心眼多注意。

这是条困难的要点,有些错误是自己犯了可能还意识不到的。冷不丁什么地方都很有可能出现那种,大人不觉得有什么潜在问题的台词或动作,但对小孩子就能形成某些影响。

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正在制作的这个片是给小女孩看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到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基本上还都是启蒙,还没有判断力的。

只知道是喜欢的动画喜欢的人物,所以里面的主角做什么也就无条件认为是好的,也会大概率跟着学做了,因此才更要特别注意特别小心这件事。

比如不站在心理上的制高点,对恶役搞什么道德批判台词,这样就跟所谓的坏蛋欺负弱小一样了。让任何人群容易有不快感的言行全都排除,唯一可以得罪的人群大概也就大友了,性征和裙底就是不给你看。

比如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处处说别家孩子就做得好。比如学校里的老师,这种角色是不能用来当恶役的。比如现实中其实有青春期的女孩子喜欢减肥臭美,所以把自己给饿着的,但这类情节在片中免谈。


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在保守之中挑战,而不是纯粹地破天荒冒险就能成事。

顺便有件刻意的事。美墨渚沙这个角色,衣领最上端的扣子永远是敞开的。雪城穗乃香这个角色,衣领永远是全扣好的。

啊,最后还有一点(伸手指),渚沙是川崎良自己的亲生女儿的名字。



《光之美少女风云录》合集:传送门


​​​​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