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以恩惠来回应怨恨,这样如何?”孔子说:“那么要以什么来回应恩惠呢?应该以正直来回应怨恨,以恩惠来回应恩惠。”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儒家与道家的不同。
或,就是有人,他一定是听到有些隐居的、属于道家学派的人强调以德报怨,所以提出这个问题。“以德报怨”出现在《老子》的第六十三章,叫作“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说,人间很多事情,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你何必计较呢?别人对你不好,让你感觉到怨恨,你要用德来回应他。因为以德报怨,别人的怨才会完全化解。老子也说过,“和大怨必有余怨”,大的怨恨化解之后会有剩下的怨恨。譬如我与你有长期的仇恨,和解之后余怒未消。我只有对你加倍得好,让你觉得,既然这样就算了吧,已经矫枉过正了,就一笔勾销吧。但是,一个人若对不起我,我还是原谅他,甚至反而对他更好,就有可能变成姑息养奸,使他变得更坏了。
这个时候,儒家就提出一个原则——孔子不认为以德报怨是好的。他说,你以德报怨的话,何以报德呢?我以前就遇到过一位老师,我们对他非常好,他对我们也很好,但是另外有几个学生经常对他很没礼貌,在背后也批评他。他也知道,他对这些学生就是以德报怨,也像对我们这些好学生一样好。我们几个学生就不太高兴了,我们对老师那么好,老师对我们很好,他们几个对老师这么坏,老师对他们也很好,那在老师眼里,我们和他们有差别吗?因为对一个人好是要付出努力的。我费心费力费金钱地照顾你,而另外一个人到处去说你的不是,你对我像对他一样好,那请问我为什么要做好人,继续做好事呢?请你给我一个理由。如果问孔子,孔子大概会说这个老师做得也不见得对。
孔子认为,应该以直报怨。直代表真诚而正直。你骗我钱,我该诉诸法律就诉诸法律,或者我要让你知道你错了,你要正式地说明你怎么还,并且道歉。这是以直报怨。若以德报怨,别人骗你钱你还安慰他鼓励他。
我真的做过这种事。朋友向我借钱,到最后他承认是骗的。好了,经过调解(尽量不要上法院),我就对他说,你有钱再还,不要着急。调解人都很感动,说我们专门替别人调解有关借钱纠纷的,第一次看到这么有礼貌的,果然是个教授。但是我自己也苦不堪言,心想,我已经没有了里子,不能再没有面子。你让我一个教书的人同别人大吵大闹地拍桌子、摔椅子说拿钱来,这个我真的做不出来啊。不要认为我这是以德报怨,我希望能以直抱怨,然后以德报德。谁对我好,我便对他好,这是天经地义的,如此社会才能够走上正路。
你大概要问了,为什么老子要讲以德报怨呢?因为老子是道家,我们如果想懂道家,就要大概知道一下,它和儒家有什么不同。道家的“道”代表整体,眼光比儒家看得更宽,它看的不是只有人的世界。
孔子是人文主义者,家里马厩失火烧了,一个工人、一个佣人被火烧伤孔子都不能接受,他不在乎有没有马被烧死,说明人比较重要,人是平等的;但是动物呢?像马,或即便熊猫,再怎么贵重也不能和人相提并论。这是儒家。而道家认为,你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看得这么重要呢?人也是万物之一,你应该开阔你的心胸和眼光,把万物当作人一样来加以欣赏、加以珍惜。这是道家。
所以,道家很强调万物都从道而来,最后又回归于道。道代表整体,讲整体的话就不要在乎恩恩怨怨。法国有一句谚语说,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假如有一个人对你不好,这是为什么呢?他有他的遭遇,也许他从小是个孤儿,被人家欺负,经历过你无法想象的不幸。他不认为对别人好会有用,他不对别人凶别人便对他凶。你若真正了解了他的背景之后,或许就不忍心责怪他了。谁喜欢被别人责怪呢?但是,也不能就因此认为杀人放火是有理的。美国的律师喜欢替犯人做辩护,说做坏事实在不能怪他,是这个社会太坏了,害他从小无家可归,然后在黑社会里面混,他不杀人别人会杀他,所以他今天杀人不能怪他。难道和他一样背景的人都是杀人犯吗?这太离谱了吧。有部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两兄弟都是穷困得不得了,哥哥误入歧途了,弟弟却努力上进。兄弟俩的背景很接近,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关键还在于自己。
道家强调整体,所以从整体来看的话,德与怨是相对的。别人如果对我不好,我对他还是很好,因为我知道他有他的苦衷。在整个道里面,其实我也没什么损失,因为我所得到的一切也是从外面赚来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八个字一讲,就什么都不用计较了。
我们学儒家经常会设身处地,就是换位思考。我常常想,如果我是他,恐怕做得比他还差;如果他是我,肯定做得比我还好。我们没有向别人借钱是因为我们比较幸运,当然也有自己的努力;但是别人不见得不努力,只是他没有好的条件,或者没有碰到好的机缘,所以就一筹莫展。如果我是他,说不定情况更糟呢。你从道家的角度来看,便可以说,明明是别人对不起我,但我得到的一切也是我生下来之后才慢慢得到的,那我何必认为这些非属于我不可呢?自己用不完让别人用,这也没什么不对呀!这样一想就不同了。我们要记得,儒家是人文主义,如果不坚持正义,不坚持真诚,人的社会就会混乱。最终有些人做了坏事没有受到任何教训,他不知改善,这是对他生命的浪费。儒家在这一点上是不能够接受的,任何一个人做坏事,我以直报怨是希望他觉悟,希望他可以走上正路。老子与孔子说法不同,并无孰是孰非,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思想系统,主张便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