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川创新科技园,一座“彩色房子”成为观东二街上的新风景。第一批125名孩子进入了这座崭新的幼儿园,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幼儿园生活……9月12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获悉,今年成都高新区在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新建幼儿园的基础上,探索“六大路径”,以“超常规”手段创新破题学前教育学位供给问题。今年下半年,成都高新区计划新建17所公办幼儿园。届时,成都高新区将有129所幼儿园,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抢建“攻坚”幼儿园
确保48个项目按期竣工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加快和青年人才的汇聚,学前教育领域资源供需的矛盾也不可回避。成都高新区以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工作主线,全力打好“城市生活品质优化提升攻坚战”。针对学前教育学位保障工作,成都高新区聚焦补短板、强功能,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破解适龄儿童的幼儿园“入园难”问题。
9月,三组团一幼(工程名)迎来了第一批入学新生。迎接这些孩子的是五彩斑斓、童趣满满的园区。这些彩色建筑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不仅配置有美术、阅读等功能室,戏水池、跑道、沙池等游乐设施也一应俱全。这是新川片区第一所幼儿园。“我们规划9班制幼儿园,提供270个学位。现在已有125名幼儿入学。”幼儿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三年攻坚”行动大力推进,幼儿园于去年8月竣工,经过近一年精心筹备,终于在今年亮相,幼儿园的投用为该片区的适龄入学儿童提供了普惠的学位保障。
不仅在高新南区,今年高新西区和东区也在开学季亮相了一批新的公办幼儿园。高新西区的晨风村幼儿园(工程名)计划招生6个班,提供180个学位。天全路西侧幼儿园、尚丰路西侧幼儿园年内也将相继开园。
类似于三组团一幼(工程名)、晨风村幼儿园(工程名)这样的幼儿园,在这两年还涌现了许多。记者了解到,今年,成都高新区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着力加快幼儿园建设进度。对天府一街北侧幼儿园、晨风村幼儿园等9个项目实行倒排工期,相关部门通力协作,挂图作战,预计今年内投入使用,共新增学位超4000个。同时,将18个计划2020年开工的“三年攻坚”幼儿园项目,全部纳入2019年日程提前开工建设,并确保“三年攻坚”48个幼儿园项目均于2020年8月前竣工投入使用。
“超常规”扩容增量
按需新增幼儿园点位
不满足于完成“三年攻坚”行动的任务清单,成都高新区自加增量,以“超常规”手段填补学前教育学位缺口。
在大源中央公园,一栋钢结构的建筑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这一新规划的幼儿园建于绿道之上,位于学位需求较大的大源片区。在加快建设的同时,大源中央公园幼儿园项目完成招生工作,将于年内投入使用,共新增学位630个。在现有“三年攻坚”行动的幼儿园项目基础上,成都高新区再精心选址,新规划7个幼儿园项目,计划于2020年前全部投用,可新增学位2625个。
“一般来说,幼儿园从规划到建设,都是标准化流程配置。但我们经过上半年充分调研摸底,了解到当下学前教育学位供需矛盾的情况,决定将原规划为其他功能的国有资产用房改建为幼儿园,以满足学位需求。”成都高新区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租用大源五期等基本满足学前教育场地要求的4处国有资产用房,改造为4所公办幼儿园。同时根据实际需要,探索小微型幼儿园举办模式。目前,大源五期(东区)幼儿园、盛兴幼儿园、东寺幼儿园已面向社会招生。
与此同时,成都高新区还在存量幼儿园上做文章,实施“扩容增量”计划,挖掘南区79所(81个教学点)幼儿园学位潜力,优化爱智梧桐幼儿园、霍森斯幼儿园、绿舟庆安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的功能布局,可解决今年上千个学位缺口。
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广覆盖
年内全区将有129所幼儿园
随着高品质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成都高新区进一步关注民生幸福感。今年,成都高新区明确打好“七大攻坚战”。其中,打好城市生活品质优化提升攻坚战,要切实回应群众关切,超常规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在学前教育方面,成都高新区以创新的理念和扎实的作为,为百姓解决难题。
回看2015年以前,成都高新区还只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为破除公办幼儿园发展瓶颈,释放学前教育市场活力,成都高新区探索推进“政府建、品牌领、规范管”的学前教育发展管理新模式,探索创建“政府出资、品牌办园、街办主管、行业评估”的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引进优质品牌,丰富辖区幼儿园办园模式。
据统计,截至今年年底,成都高新区幼儿园体量将达到129所,极具个性的优质幼儿园项目在“一区四园”范围内全面铺开。届时,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将显著增加,全区学位供需总体平衡,“入园难”问题将得到极大缓解。
来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