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大道府城大道口营造的芙蓉花境景观 (受访者供图)
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拆除围墙1.3万平方米……“两拆一增”所带来的,是成都打造开放公园街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前景。今年是成都高新区深入推进“两拆一增”的“提质增效年”,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全面推进63个点位的“两拆一增”工作,最直观的收获就是增绿面积达20万平方米,相当于1400多个足球场。
据了解,今年市“两拆一增”办下达成都高新区目标点位共50个。日前,记者从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获悉,今年以来,成都高新区以交子社区公园、锦江公园等为核心,围绕天府大道、剑南大道、红星路南沿线等“三纵三横”重点路段,与小游园、微绿地建设、特色街区整治、老旧院落改造等工作结合,积极谋划“两拆一增”点位102个。
交子社区公园效果图
拆违建、围墙2.3万平方米
杂乱区变身休闲好去处
“两拆一增”点位图,正在将成都高新区变为一幅“绿地图”。今年7月,伴随着机械作业的轰鸣,位于长益西三路与长益街交汇处的长益街棚户区被依法拆除。拆除前,该棚户区违法搭建板房达13栋。据悉,该点位共计拆除围墙400米,拆除违法建筑面积约6600平方米,棚户区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同时还降低了该点位对栏杆堰水质污染的风险,美化了周边环境。
在“两拆一增”工作中“大变脸”的,还有成都高新区南新社区的广和一街。川西风格的景观墙、青翠繁茂的爬山虎……经过整治后,再走进广和一街119号,早已不见原本杂乱无章的棚户区,取而代之的是青翠幽静的休闲区域。自“两拆一增”工作启动以来,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联合多部门对该棚户区依法拆除,同时,在占地2200平方米的拆除区域,精心规划栽种了三角梅、锦绣杜鹃球、蓝花楹、桂花树、罗汉松等30余种植物。曾经的棚户区彻底改头换面,成为居民群众散步休憩的街头小游园。
位于紫荆东路9号的成都高新区紫薇花园,长期以来,一条老旧的围墙影响行人通行和路面美观,截断了绿意的延伸。今年5月,经过景观改造设计,曾经封闭的围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休闲舒适的开敞空间,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亲近自然。
在拆违建过程中,成都高新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截至目前,全区共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拆除围墙约1.3万平方米。
增绿约20万平方米
公共空间品质迈上新台阶
2018年,成都高新区积极推进公园绿地、小游园、微绿地建设,交子公园二期、新川之心东区等公园绿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以来,成都高新区将“拆”与“增”高度结合,共计新增绿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增加开敞空间31万平方米。
交子公园
今年2月,成都高新区盛兴街长约100米的围墙倒下,面积5000平方米的绿地崭新亮相,还增加了约2万平方米的开敞空间;3月,位于新川一中以南的新川2号社区,拆除了近300米的围墙,换来了3600多平方米的绿地;5月,位于天府四街以南乐华路以东的北辰香麓项目附近,一条长约400米的围墙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绿地;6月,位于南华路与盛安街交界处的双祥游园,300米的围墙拆除后,换来4000平方米的绿地,新增游园面积1.2万平方米;交子公园二期,植绿面积8.5万平方米,新增敞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一块块新增的绿地,不断出现在成都高新区的城市空间版图上,为城市空间增添着柔软清新的气息。
此外,今年9月至11月,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局还将结合长椅捐建、绿地认养、市民开放日等形式,解决行人、游客无座可寻、无处可休的问题,提升高新区城市公共治理水平,丰富“两拆一增”的美学价值、空间价值、生活价值,为成都高新区城区建设赋予城市温度和个性化特色。
来源:成都高新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