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主神还是心主神?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微博头条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9-10-13 10:29:21  评论(/)

​​

生命由形与神组成。形体是形而下的部分,而神是形而上的。形得神之主,则五脏六腑平衡,气血经络和畅,形体自然健康。那么谁主神呢?是脑还是心?以下讨论这两种观点。

一、关于“神”

何谓神?所谓“神”,《论衡》认为:“神者,渺茫恍惚无形之实。”神,即恍惚无形而能促使事物变化发展的总称。

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它是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并有彰彰之物可见。神机为生命体的固有功能,神明为生命体的外在表现,统称为神。因此,神又称为神机、神明、神志、神灵、神气、魂神等等。

人体之神,即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人不能失神,《内经》明确说明:“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中国传统文化讲“精化气,气化神”,神就是“精化气”基础上产生的更高层次的生命活动,因此精是神机之根柢,气化是神机之发端。

人体之神有几种描述,一则,脑藏元神,为一身之神之统领;二则,《内经》中将脑神分散到各脏腑,产生“五神脏”理论;三则,《内经》还强调:“故神者,水谷之精气也。”认为神是有物质基础的,即气血津液等。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云:“血盛则神明湛一,血衰则神气昏蒙。”心能化赤而成血,为神提供物质基础;四则,心也有神,故心被称为“君主之官”。

二、心主神

心主神是中医的核心观点。

一则,“心主神”的核心观点

心是人体的主宰,一方面主宰人体之身形,管理五官的感知觉及人体的七情六欲,成为人体感官的统帅、控制性情的力量;另一方面主宰人体之神明,支配人的感知觉以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心主神”强调:心不仅是身形的主宰,也是神明的主宰。所以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之腑,是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精神活动产生和依附的脏器。

二则,“心”的形态

这里所说的“心”,不全是解剖的心脏,而是人体精神意识的代名词。这个“心”既是有形的心脏,也主管感知觉、思维、意志、情感。

三则,“心主神”的渊源

“心主神”主要源于《内经》,这也是古中医的核心观点。《内经》认为,“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强调了心在五脏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心主宰思维活动的同时,亦是情志活动的发生之处和主宰者。也就是说,心主神。

类似的观点还有许多。比如《荀子》云:“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将心比作“天君”,认为心管理着性情之“好恶喜怒哀乐”与五官“耳目鼻口形”等。

再如,《内经》亦言:“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体现了心对于人体精神活动的支配。

又如,明代大医张介宾在《类经》中对心的这一作用有以下描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该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说明心既主宰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又是情志的发生之处。

四则,换心手术的证据

国外有换心手术,术后病人的性格大变。本来这个病人是性格温柔的,但换心后变的性情急躁易怒。调查后发现,提供心脏的人原来就是性格急躁易怒的。亦有报道说,某人换上猪心后变得懒惰了,等等。说明“心主神”是有道理的。

五则,“心主神”小结

心作为人体的主宰,一方面主宰人体之身形,管理五官的感知觉及人体的七情六欲,成为人体感官的统帅、控制性情的力量;另一方面主宰人体之神明,支配人的感知觉以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所以心不仅是身形的主宰,而且也是神明的主宰。

三、脑主神

西医与中医都有“脑主神”之说,两家各有不同。

一则,西医里的“脑主神”

“脑主神”是西医的主要观点。西医所指之“脑”为实质性的脏器,与中医所论的“脑”不完全相同。

也就是说,西医所主张的“脑主神”,其依据是解剖。

二则,中医里的“脑主神”

中医也有关于“脑主神”的认识。以下列出几家观点。

《三因方》曰:“头者,百神所聚。”《颅卤经》亦指出:“元神在头,曰泥丸,总众神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脑为元神之府”,认为脑为中枢神经技能活动之所在,脑主管高级中枢神经技能活动。

《道枢》云:“夫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魂精之玉室也。”指出人体的感知觉、意识、思维等虽由各部之神所支配,但是各部之神,都受到脑神的统领和支配。

王宏翰在《医学原始》中明确提出了记忆、知觉和睡眠皆由脑所主的生理病理观。

王清任从解剖学的角度出发,在其《医林改错》中有“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

21世纪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指出:“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思维是在元神功能的基础上后天获得的,与脑的功能关系密切,因此脑具有主精神、意识、思维的功能”。

四、孰对孰错

受西医解剖学影响,不少人认为西医的“脑主神”是对的,认为应该废弃“心主神”。却不知,这种观点并不可取。

一则,中医的气化说与取类比象

虽然中医理论建立之初曾以解剖为基础,但中医理论体系却是以哲学为指导,从取类比象出发,重气化、重整体、重功能,故其学术特征表现为气化观、整体观、功能观,与解剖学相去甚远。

二则,“心主神”有临床依据

中医强调:心成为人身之君主,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对于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的主宰,都是依靠心神之所为,所以说“神明出焉”。

“心主神”完全可以解释临床生理与病情现象。“心主神”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振作,意识清晰,思维敏捷,反应灵敏。反之,如果“心主神”的功能失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异常。如心血虚,血不养心,可见心棒、健忘、失眠、多梦等;痰迷心弯,可见神昏、痴呆、举止失常等;痰火扰心,则可见神昏谵语、躁狂等等。

并且,“心主神”可以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我在临床工作中特别强调“心主神”的作用,重视调心,使心安而静,则五脏六腑皆能安和,自然身体健康。而且,我临床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亦常从“心主神”入手,疗效确切,比如,治疗各种痛症、皮肤病、肿瘤、高血压、精神病等等,且有大量的医案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三则,“脑主神”的临床实践

按王清任的说法,脑窍失养则不能主神。因此,治疗神志病当从脑入手治疗。我临床应用他的癫狂梦醒汤治疗一些癫痫病症,疗效甚高。

再者,老年肾虚,脑髓失养,导致痴呆,亦可从脑入手,通过补肾生髓来取效。比如,我常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痴呆,有不错的疗效。

我认为,脑与人的神志密切相关,“脑主神”之说是有道理的,“脑主神”之说也不可废。我坚持“心主神”,并非否定“脑主神”,而是用另一种方式阐述中医对神的认识。只有理解“心主神”的缘由,才能知而无惑。再者,从解剖认识的“脑主神”,远不如从气化理解的“心主神”更符合中医的临床实践。但是,不妨折衷,认为心脑共主神,这符合中医的临床需要。​​​​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