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成都市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培训会在新区召开,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党组书记、局长(主任)张俊国,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刘荣华,天府新区成都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强参加。
此次活动由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乡村振兴管委会牵头,按照成都特色镇(街区)领导小组《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培训会的通知》要求安排。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公园城市局、市文广旅局、市水务局、市城管委相关负责同志,各区市县相关负责同志,以及新区相关部门、街道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下午,一行人来到新区新兴街道创意小镇起步区和盛田园东方,学习推进创意小镇建设、生动诠释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天府创意小镇
天府创意小镇位于天府新区新兴街道,地处成都市“东进”“南拓”几何中心,距离成都市中心10km,双简路贯穿全域,天府国际机场高速、新兴货站毗邻其侧,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捷。小镇规划面积4.87平方公里,涉及凉水村、柏杨村、孔雀村。
小镇坚持以“特色小镇+农业项目+产业园区+川西林盘”的发展模式,聚焦创意产业新形态,构建田园型创意经济平台;聚焦田园创意新业态,打造国际范乡村旅游目的地;聚焦创意生活新生态,打造公园化生态人居样板地,探索公园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路径、机制,实现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在这里,他们看到聚焦创意产业的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态,了解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特色鲜明的创意产业,串联成线的生态绿道,和布局完善的复合功能。以“新店子”的logo,阐释了新兴文化的坚实根基,并以此为基石进行有力的改革创新探索。
随后,一行人前往位于白沙街道茅香村的周家大院林盘、不二山房,学习推动场景营造,引领功能叠加,发展川西林盘美丽经济的经验。
周家大院林盘
周家大院林盘位于天府新区白沙街道茅香村,是天府新区规划的“一心一带两环”中锦绣东山乡村示范线上的重要节点,地处龙泉山森林公园下的浅丘地形,具有独有的“山水田林院”元素,是天府童村及天府绿道(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周家大院林盘保护修复项目1期范围380余亩,涉及农户28户,采取“政府搭台、国企主导、民企合力、群众参与”的模式,政府整体协调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社,村民小组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以合作联社、合作社和旅游资源开发公司为主体,成立乡村发展服务平台对本村各类资源资产进行统一经营,分阶段植入“农业+教育+X”的新经济产业业态,努力打造城市近郊的乡村亲子研学乐园(村落),呈现具有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应用场景。林盘保护修复项目2019年启动以来,先后落地和引入项目4个,在谈项目3个,2020年计划拓展到500余亩,包含大小林盘4处。
大家穿行于美丽的山水与建筑间,品尝特色农产品,领略书香气,颇有设计感的不二山房展现出川西临盘的独特魅力。周家大院林盘践行“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建设运营模式,依托大美田园、川西林盘等资源,大力引入社会投资项目,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一站式田园教育、体验、旅游目的地,令参与者叹为观止。
最后一站是位于三星街道南新村的房竹岭。在这里可以看到夯实生态价值转化根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范。
三星街道南新村房竹岭
房竹岭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位于三星街道南新村3组,该区域交通便利,不仅坐拥山水相依、林石相伴的自然风光,又有毗邻杨梅小镇、紫藤庄园、绿丰农庄的区位优势,共有农户29户,农房23栋。
结合区域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村庄清洁美化提升为目标,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在农户自愿成立成都房竹岭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由合作社牵头,按照政府以投资额度的49%给予补贴(补贴资金不超200万元),农户以51%的比例出资到合作社(总资金453万元)的形式对人居环境(农房外风貌)进行全面整治。同时,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家家户户齐动手,清理林盘间、房前屋后的陈年垃圾和生活杂物,结合农房改建,所有农户生活污水全部接入管网集中处理,教育引导农民实施垃圾分类投放。
为充分激发农户内生动力,鼓励农民开办民宿、农家乐等,并且以房前屋后的土地约130亩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对土地进行集中栽植果树、布局景观、规划道路,实现村庄环境美、绿化美、生活美,吸纳游客就地消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的以农村人居环境转变盘活乡村“沉睡”的资源资产。
房竹岭拥有科学编制的村庄规划,精心设计的农房风貌,通过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建立“农户负责房前屋后屋内、合作社负责环境美化提升、镇村负责协调监督考核”的群众主体、政府引导工作机制。
随后,现场培训会在此展开,来自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对今日工作进行总结,对三个点位在特色镇(街区)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充分肯定,称赞各个点位有策划有实践有创新,值得学习借鉴。
记者:杨燕礼
摄影:杨燕礼
编辑: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