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位置示意图及规划图
今天上午9点30分,北京新机场工程正式开工。据介绍,新机场将于2019年7月1日开始试运转。
“新机场一期的年旅客吞吐量是7200万人,加上首都机场,将来北京两个机场的年客运吞吐量将达到1亿5千万人,这在世界上是没有的。”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在动工现场说。
官方介绍,开工区域为机场西一、西二跑道北端,现在动工旨在利用冬季时间,开展地基处理实验,为2015年全面动工做准备。
新机场位于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廊坊市广阳区之间。与天安门的直线距离46千米,距首都机场67千米,距石家庄机场197千米,距廊坊市中心26千米,距天津滨海机场85千米。
根据规划,北京新机场工程投资799.8亿元,规划建设7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需求。一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的货运、空管、航油、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设施。
北京新国际机场,是建设在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的一个国际机场,远期建设7条跑道和约14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机场主体工程占地多在北京境内,是继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南苑机场后的第三个客运机场,一期建设四条跑道及一条军民两用跑道,70万平米航站楼,计划于2018年年底建成。
2014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建设新机场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将建设4条跑道、150个机位的客机坪、24个机位的货机坪、14个机位的维修机坪;建设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使用需求。北京新机场位于北京市南端大兴区榆垡镇境内,大兴区南各庄与廊坊接壤处。
2014年12月26日,北京新机场工程正式开工,并将于2019年7月1日开始试运转。
北京新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及相应的货运、空管、航油、航食、市政配套、综合交通枢纽等生产生活设施。
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同步规划的北京新航城以南中轴为发展的主线,辐射范围包括礼贤镇、榆垡镇、安定镇、魏善庄镇以及庞各庄镇五个主要地区。2025年北京新航城建成后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空港,成为展现中国国家形象的新国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82个近机位,跑道建设东一(3800m),北一(3600m),西一(3800m),西二(3800m),西三(3600m)跑道,其中西一,东一跑道间距达2500米,为日后机场扩建留下了充足的发展空间。航站楼一期采用集中式布局理念,迎机面长2600米,不建设旅客捷运系统,预留中期捷运系统建设空间。
此外,北京平谷通航机场改扩建工程2014年也将启动。
选址确定
2014年5月上旬,环境保护部公布了《北京新机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央视国际又证实了北京新机场将落地永定河北岸,这无疑将为京津冀炒作热潮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根据报告书,新机场可研上报项目的总投资高达860多亿元,其中机场工程总投资为799.87亿元,机场空管工程为23亿元,北京终端管制中心工程为18.8亿元,供油工程为19.9亿元。分析人士表示,作为京津冀一体化最为确定的部分,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很难避开基础建设不谈,预计区域内的基建企业将获得不小的提振。
北京市政协召开新机场建设提案办理协商会,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新机场计划于2017年完成主体工程,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轨道交通专线也将于2018年同时开通。根据优化方案,旅客到最远登机口步行距离仅630米左右。
新航站楼将按照节能环保理念,建设成为国内新的标志*建筑。方案中,航站楼设计高度由80米降为50米,功能分区更加合理,便于采取屋顶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计,同时实施照明、空调分时控制,积极采用地热能源、绿*建材等绿*节能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
发改委批复
2014年12月15日,中国国家发改委批准北京建设新机场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将建设4条跑道、150个机位的客机坪、24个机位的货机坪、14个机位的维修机坪;建设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使用需求。北京新机场选址北京市南端大兴区榆垡镇境内,大兴区南各庄与廊坊接壤处。
新机场情况
4条跑道+70万㎡航站楼
据了解,2013年、2014年,民航局先后向国家发改委报送《关于报送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的函》、《关于报送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研究报告补充说明的函》等多个材料。
2014年12月15日,国家发改委下发批复表示,为满足北京地区航空运输需求,增强我国民航竞争力,促进北京南北城区均衡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更好服务全国对外开放,经研究同意建设北京新机场。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新机场主要建设呈“三纵一横”布局的4条跑道,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使用需求),2座空管塔台,以及场内供油工程等相关设施。此外,在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还将建设北京终端管制中心。
除了场区内将建设供油设施外,场外配套建设京津第二输油管线及泵站等设施,将进一步深化论证建设方案后,再由国家发改委另行核准。
另外,南航、东航、国航、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会进驻新机场设置基地,工程项目需要进一步深化论证建设方案后,由国家发改委另行核准。
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国家发改委批文显示,机场工程总投资799.8亿元,资本金占总投资的50%,其中,民航局安排民航发展基金180亿元,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安排自有资金60亿元,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不足部分由发改委和财政部按同比例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解决,资本金以外投资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多元化渠道融资解决。
同时,空管工程总投资41.6亿元,由民航局安排民航发展基金解决;供油工程机场场区内项目投资22亿元,资本金按35%的比例安排,由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安排自有资金投入,资本金以外投资由该合资公司利用银行贷款解决。
新机场项目除空管监视系统的自动化和雷达设备采用邀请招标方式外,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标组织形式为委托招标。
机场建成后,将大大缓解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面临的空域资源紧张局面。一直以来,首都机场有“两大难”:由于空域资源紧张、航班时刻饱和,航空公司面临着“申请航线难、申请时刻难”困局。首都机场每天大约有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每年近1000万人次的潜在需求被“拒之门外”。
两个机场,南北相对,可以实现空域优化。在跑道构型方面,新机场建设4条跑道,采用三纵一横“全向型”构型,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种构型适合京津空中运行特点,为空管运行提供了多种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区紧张的空域资源,减少航空器地面滑行时间。
“一市双场”乃至“一市多场”,是全球民航大国航空运输发展的必然产物,包括美国芝加哥、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俄罗斯莫斯科,韩国首尔和日本东京等。
在一市多场格局当中,各个机场的功能定位以及机场之间、交通枢纽体系之间的便捷联系是问题的关键。“上海浦东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在国际、国内、客运和货运定位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北京新机场和现有的首都机场未来定位上有什么区别,竞争和互补关系如何处理,这应该是北京新机场发展的基本问题,会深刻影响到未来北京周边的交通体系以及航空城产业布局规划。”
“一市双场”运行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作用,处理好机场与城市、机场与机场之间的交通衔接以及空域协调关系。
20年内全球范围规划新建设的最大机场中,包括阿联酋迪拜迪拜世界中心,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三国际机场和北京新机场三大机场。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未来20年内将成为航空运输量第一航空大国,这是北京“一市双场”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一市双场”模式的成功,归根结底要靠市场决定*作用与政府管理能力良*互动这一“中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