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断机制已经成为引发市场非理*动荡的重要因素,管理层应深刻反思,并立即着手修正相关政策。这是必须负的责任。如果仅仅以限制大股东减持作为所谓的对冲,显然是避重就轻。
网上有短评说得好,如果你们家保险丝4天断四次,造成4天停电两天,是不是该查查线路问题了?
目前已经有不少评论和戏谑指出了其潜在的问题:
熔断本来目的,是给市场一个冷静期。这个机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在A股频繁触及,根本在于A股熔断机制实施之际,并没有充分认识到A股的特殊市场环境:
A股特别是中小创本身就有估值过高的情况。而年初的A股又面临大小非、注册制改革,汇率大跌…而年前银行系统资金紧张,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支持股市,市场本身就有下跌的冲动。此时熔断机制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方面,熔断机制出台,最大的问题在于忽视了流动*备付的风险,是加深市场下跌幅度的主要原因。
由于5%、7%的阈值离得太近,导致羊群效应,当下跌到5%触发首次熔断,这15分钟的短暂熔断,却给了中国这个散户市场一个明显的信号,要7%了大家快跑!当再次开盘后,由于无法出货的恐慌,导致市场更易触碰7%的阈值。
因为在熔断机制下,如果不卖就收市了,这和跌停板不一样。跌5%,停15分钟,这给中国股民了一个反应的时间,为进一步的卖出留出了思考的时间,熔断导致流动*被遏制,盘中反弹成为奢望。
下一页:媒体呼吁证监会叫停熔断机制,“等有把握了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