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平获奖原因,徐立平事迹,徐立平个人资料

法律法规网 作者:小柯
来源 来源: 法律法规网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6-02-15 11:59:07  评论(/)

徐立平,男,1968年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发动机药面整形组组长,高级技师。

徐立平一直从事着极度危险的航天固体动力燃料的微整形工作,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凭着对事业的忠诚和责任,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徐立平苦钻善学,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技艺绝活,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多次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徐立平的母亲,是中国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基地整形车间最早的员工,20世纪60年代,响应国家三线建设的号召,徐立平的母亲几地辗转,最终来到了秦岭大山深处。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技校毕业。尽管深知雕刻火药的危险,母亲还是建议他选择到自己工作过的车间。

自1987年入厂,徐立平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也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火药整形不可逆,一旦切多了,或者留下刀痕,药面精度与设计不符,发动机点火之后,火药不能按照预定走向燃烧,发动机就很可能偏离轨道,甚至爆炸。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这让他的师傅都望尘莫及。

1989年,我国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出现裂纹,为了不影响后续的研制进度,同时为不可逆的发动机装药探索补救方式,专家组决定,首次探索就地挖药。整形师要钻进翻个身都很难的发动机狭小的药柱里,一点一点挖开填注好的火药,寻找问题部位。徐立平凭着精湛的技术和胆量加入了挖药突击队,历经了两个多月的艰难挖药,发动机故障成功排除。但长时间在密闭空间里接触火药,火药的毒*发作使徐立平的双腿失去知觉,经大强度的物理训练才逐渐恢复。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发明设计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

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甘于寂寞,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tags: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