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纯手工鄣吴竹扇的制作周期在一星期以上,手艺人每天要花费十几个小时在制作台上
制扇:108道工序打磨的匠心
记者邹倜然
章立新在打磨扇骨。
说起折扇,你会想起什么?
是翩翩公子?还是文人士大夫?
实际上,折扇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符号。它的竹制扇骨,宣纸扇面以及精致字画,自宋代以来便深受各*人等的喜爱。及至今日,傍晚时分走街串巷时仍可看到不少人摇着折扇纳凉。而一些名贵的手工折扇,更是受到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在浙江安吉,有一个折扇小镇鄣吴。近日,记者走进古镇鄣吴,寻访制扇手艺人章立新,探秘这门有着近千年历史的传统制扇工艺,体味手艺人的初心、匠心和忧心。
初心:大师遗作唤醒断代技艺
在鄣吴竹扇街街尾一家十几平方米的门店里,章立新正坐在工作台前,专心致志地摆弄一把扇子,甚至连记者走到跟前都没有察觉。
倒是一旁的老板娘杨玲第一时间看到了记者,上前打招呼,不好意思,他一做起扇子,就容易自我陶醉,啥动静都听不到。杨玲边说边在章立新肩头狠拍了一下。
回过神来,章立新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把扇子刚开始做,太投入了,没注意你。见谅,见谅!
章立新留着时尚的潮人发型,一双粗糙的手上长满老茧,粉白*的竹粉、竹末沾满皮肤。他是土生土长的鄣吴人,从16岁开始学习制扇,一晃已经过去了19年。当时学制扇也算是镇里的风俗吧,很多人都拜了师。忆起学做竹扇的经历,章立新将手中的活儿停了下来。
当时,我跟着本地最有名的师傅胡六合学制扇。章立新告诉记者,从小到大他经历了鄣吴竹扇从衰到兴的过程,上世纪以来,一度兴旺的鄣吴竹扇出现了30多年的断代,虽然家家户户都有使用扇子、收集扇子的风俗,但做扇子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直到1989年,鄣吴才出现了第一家制扇厂六合工艺品有限公司,也就是章立新师傅胡六合创办的工厂。章立新曾听师傅讲过,在上世纪70年代,鄣吴曾出现了艺术大师吴昌硕制作的扇面,也是这把有诗有画的扇面唤醒了胡六合内心深处复活家乡古扇的愿望。为此,他辗转苏州、杭州、南京,花费两年时间,把江南最好的制扇工艺重新带回了鄣吴。
转瞬40年,鄣吴扇业再次走进了百姓生活。目前,全镇累计已有大小制扇企业24家,个体户12家,从事制扇工作的各类手艺匠人、工作人员近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