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岸风电下的阴霾(一)渔民的心声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雅墨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6-06-29 17:48:13  评论(/)

政府预计在2025年全面废除核能发电,离岸风力发电届时将仅次于太阳光电,目标装置容量将达到600架离岸风机、3,000MW,相当于1.5座核二厂的总发电量。但是,离岸风场的沿近海域,是当地渔民取得渔政单位核发许可作业的传统渔场,尽管渔民支持政府的再生能源政策,但也想问,这片传承几世代,赖以维生的海洋,在插上风机后,未来他们的生活又该何去何从?

◎设置离岸风场 渔民生活被迫改变

夏季近午时分,彰化王功渔港,游客稀稀落落,30多度的高温,晒得人发烫。朝着全台最年轻、设立30多年的“芳苑灯塔”前进,就在灯塔的正对面,一处工寮内,几位中生代的渔民和蚵农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啜饮着才刚从附近店铺买回来的啤酒。

看到我们造访,渔民和蚵农有些惊讶,推派一位已有近30年捕鱼经验、46岁的张姓渔民接受采访。谈到政府选定台湾西部风力最强的彰化县沿岸海域,设置最大规模的离岸风力电场,渔民语气透露出无奈。张姓渔民说:‘(原音)政府的政策我们一定配合,但要顾及我们的生活。我说白的,核能对大家都有危害,核能我也反对,做风机我们赞成,但我们从小在这里捕鱼,不会任何工作,你现在把风机做起来,我们无法生活,你要给我们能生活的。补偿金要多少?我全家靠我捕鱼维生,这艘船我的,有时候1年100多万,有时候1年70至80万,你做下去20年,你要如何补偿我全家的生活?所以大家要说好,不是你说做就做啦。’

张姓渔民育有3个小孩,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今年要升国中一年级,他从10多岁就跟着父亲下海,这片大海也成为他年长后,养活全家人的资源,离岸风机一旦设置,未来他难以继续从事捕鱼的工作。他说,如果可以的话,他愿意转型成娱乐渔船,载钓客出海,或许还能维持生计。张姓渔民说:‘(原音)譬如说让我们可以带去人钓鱼,这样就好了,渔网也很贵,也可能抓不到鱼,假如是载人去钓鱼,一天1个人赚个1至2千元,5个人就1万元,这样我就很好生活了。’

◎渔民盼转型娱乐渔船 仍以大海为生

根据彰化区渔会提供的资料,彰化县共有渔船筏670多艘,渔民主要从事沿岸渔业,并以流刺网渔具为大宗,渔获为季节*鱼类,3至9月为花枝、红尾虾、花蟹,冬季12至1月为乌鱼汛期。另外,12至4月是白带鱼、鲳鱼、午仔鱼、黑鲷等。以流刺网渔具来说,一次下网范围约2.1海里至4.2海里,网具会随水流漂流,风机架设在3海里至4海里间,网具易遭缠绕,渔民以流刺网或拖网的捕鱼方式,势必难以生存。不过,根据国外经验,离岸风力发电的浮体和基座,可视为人工鱼礁,有聚鱼效果,如果政府允许渔民转型为娱乐渔船,渔民期待,或许能对他们的冲击减至最小。张姓渔民说:‘(原音)只要政府肯让我们载人钓鱼,我们宁愿载人钓鱼,也不愿意抓鱼,但政府现在规定不能载人去钓鱼。娱乐渔船一艘要至少300万,中古不能买,重点是执照也买不到,渔船现在已经不能申请。政府有休鱼计划,只能停钓,不能申请新的。’

‘鱼会被你抓光光啦。这我们王公渔港抓得最多鱼的就是他。这一箱应该可以卖到8千至1万元。这差不多1万元左右。不被风机影响,不被环境影响,渔夫出门就可以赚这样的钱回来。大概5至6个小时’

另一头,一位30多岁的渔民,正好捕鱼回来,大伙围过去,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他今天出海的成果。‘(原音)(记者问:今天渔获量还好吗?)渔民:不错啦,一桶满满的。(记者:若风力发电下去,会不会担心捕不到鱼?)渔民:会啊,怎么不会。加减会影响。(记者:若风机下去,你还要继续捕吗?)还是要啊,有没有都是要捕的。’

◎厂商强硬架设观测塔 渔民不满

站在王功渔港的岸边,向外海望去,左、右方可见各一座红白相间、耸立的高塔,这是台电和福海风力发电公司,分别在今年4月以及去年7月启用的观测塔,主要搜集风速、风向、气压、气温、雨量及太阳日射量等气象数据,要为年底架设风机做准备。

(塭仔渔港鱼贩叫卖)

往北走,来到彰化县线西乡的塭仔鱼港,鱼贩正在叫卖当天现捕的渔货,数十艘渔船停靠岸边,年约42岁的李姓渔民坐在船上修补船具,他是塭仔渔港,渔获量名列前茅的高手,年收入可达新台币千万,拥有7艘渔船。尽管支持政府的绿*能源计划,但也不满厂商未正式签约就在外海施工,架设观测塔。他说:‘(原音)我们这边的渔民,也是支持政府的政策,也支持绿*能源,可是你政府要做绿能源,也要考虑我们的渔民,不要像之前盖一座海上的观测塔,就偷偷的做。它现在才造观测塔,我今年渔获量就差很多了。那个附近的鱼我都抓不到,我网子放下去,卡住它的风测塔,我又不是笨蛋,我敢放吗?我干嘛拿我的生财器具跟它换呢?10只大概跑掉3只,少了30%。’

但架设观测塔只是个开始,未来这片海域,还将插上200多支的风机,透过我们,李姓渔民首次得知此讯息,他一脸惊恐,不敢置信。他说:‘(原音)哇,哇,没有看过啊,我那知道,我每天都笨笨的在这边抓鱼,那里知道政府有那么多风力发电要做。(问:你今天第一次知道要盖200多支?)是呀,我今天才知道。(问:那你现在有心冷了吗?)没有,冷了全部,不是冷一半而已。哇,渐进式,就是慢慢给我割就是了,我一天给你一刀,总有一天割200多刀就死了。我现在已经慢慢要教小孩捕鱼,不然台湾渔业未来给谁抓?怎么办哦,我也不知道耶,我也抱着头在烧)’

◎渔民未来何去何从 仍在等待答案

渔市里,几位已经退休的渔民聚在一块闲聊,黄姓渔民今年已经近60岁,儿子、孙子各拥有一艘渔船,中午满潮时刻,他们正准备出发前去捕鱼。对于设置离岸风机,这位老渔民特别有感触。黄姓渔民说:‘(原音)这艘是我儿子的,这艘是我孙子的。风机下去,就无法拖(鱼)了,所以才说要多少补助我们。不然看一艘多少要跟我们买?我们买一艘是大约千万,全家靠这艘渔船捕鱼过活,今天要如何赔偿?以后我的子孙要怎么办?这片海从我小时候,10多岁就跟它一起过了。我小时候,政府就说买海埔新生地,我爸订12甲,最后买6甲,结果没多久又被征收,就说要做工业区,我只好转到外海,现在又说要插风机,现在换我小孩,就结束了,虽然我现在退休,但也是要靠他们赚来养我,你说是不是?’

对渔民而言,这片海洋不仅连结他们成长过程的回忆,也是他们世代传承、赖以维生的资源,未来风机架设后,大海依旧还在,但海上的景观将全然改变,他们的生活模式也会跟着改变,如何走下去,他们还在等待政府和业者给答案。

tags:离岸   渔民   阴霾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