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拿金牌的意义在老百姓心中已下降 [有意思]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好玩网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6-08-10 07:25:21  评论(/)

这是一根烫手的接力棒,从杜丽的笑传到孙杨的泪,最后,张梦雪一枪截住了它,一脸淡定。

这块“烫手山芋”,就是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首金。被问起夺得首金的感觉,张梦雪有点吃惊地笑着,“我不知道啊”“是真的啊?首枚金牌……自己没什么感觉吧。”

有了张梦雪,很多人都松了口气:不必再轮番安慰所谓“失金”的运动员,媒体也不必再将首金悬念挨个儿加在早已准备好的赛事预告上。事实上,早有一些观众看不惯这样的做法。“首金是个接力棒吗?一个个传下去。”

压力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他们担心喜爱的运动员被影响。

或许让他们最小心翼翼的那一位,就是孙杨。

在大多数人还不认识张梦雪时,孙杨站在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的泳道边,万众瞩目。在他比赛前,“期待首金”四个大字打在央视演播室侧面的一个大屏幕上,被各种可能夺金的明星面孔环绕着。镜头划过了已经错过的两个射击夺金点,很快给了离“金”字最近的孙杨的照片一个特写,于无声中传达出巨大的期待。

与“期待首金”的大字形成奇妙反差的是,主持人在反复宣扬着一种金牌不重要、尽力就好的价值观。但是先他们一步的网民并不需要这样的号召。在与杜丽相关的新闻评论里,人们早早地以各种版本的“没关系,你已经很棒了”,比赛式地表达他们对金牌得失置之度外的“大度”。

在网上如何表态,仿佛是一场检测是否足够理*的考试,“如何看待孙杨0.13秒的败北”就是其中分值最大的题目。只要稍微表达一点失望,就会有根本不认识的人回复,“他已经尽力了,金牌有那么重要吗?”

这场“考试”的成绩,各大媒体的评论员都争先恐后地给出了评分:国人的“进步”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

“进步”的参照系之一,是在3届奥运会中占据绝对头条的刘翔。作家关军在《大脚印儿》里记下了美国资深体育记者理查德的一句话:美国人也非常关注刘翔,因为“奥运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承担过13亿人的梦想”,他们很想知道,他能为这13亿人圆梦吗?

这不,被与中国人乃至亚洲人、黄种人强行绑定在一起的刘翔,没把这梦跑圆了。一时之间,千夫所指。那时,很多人觉得一块金牌重逾千钧,刘翔那块比万斤还重,以至于他的母亲吉粉花早早便祈求道:“如果有一天刘翔不再优秀,希望大家可以原谅他。”

她的祈求几乎毫无作用。但是,8年之后,孙杨的母亲已不需要用这样的口吻试图保护自己的儿子。

那时的中国老百姓,需要“史诗般”的开幕式提升国际形象,需要刘翔证明黄种人的速度。可如今,这批人开始觉得开幕式小点儿也没啥不好;看到孙杨没拿冠军,也会表示淡定。

竞技体育的观众虽然暂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压抑自己对金牌渴望之情的表达,让情绪都显得不那么真实,但至少他们如今已经普遍认同“运动员也是人”的观点。拿金牌的意义在老百姓心中已有所下降。那么,那些竞技体育的参与者呢?

同是资深体育迷的社会学家郑也夫觉得,观众愿意看激烈的比赛,运动员重视金牌对观众是好事。只有一种社会角*过分重视金牌不是好事,就是政府过分重视,意味着可能过度投入资金。

“北京奥运会之后,是结束举国体制的最好时机。”这句话郑也夫说了很多次。

“奥运的英文名就是游戏,游戏象征不了国力,”郑也夫说,“下大雨时的下水道跟国力关系更大。”

(胡宁)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