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m晶体管诞生 [哈哈镜]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玩转帮会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6-10-08 17:12:37  评论(/)

台积电共同CEO刘德音先前在出席活动时才透露,目前已组成团队着手3纳米研发,业界一片惊奇,而且现在不只3纳米,1纳米也来了!

将现有最精尖的晶体管栅极线宽从14nm缩减到了1nm,长度大约是人类头发的十万分之一

据外媒报道,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AliJavey团队打破了物理极限,将现有最精尖的晶体管栅极线宽从14nm缩减到了1nm,长度大约是人类头发的十万分之一。

晶体管的工艺大小一直是计算技术进步的硬指标。晶体管越小,同样体积的芯片上就能集成更多,这样一来处理器的*能和功耗都能会获得巨大进步。多年以来,技术的发展都在遵循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眼下,我们使用的主流芯片工艺为14nm,而明年,整个业界就将开始向10nm工艺发展。

不过放眼未来,摩尔定律开始有些失灵了,因为从芯片的制造来看,5nm就是物理极限,这大约是当前市面上高端20纳米栅极晶体管的1/4。一旦晶体管大小低于这一数字,它们在物理形态上就会非常集中,以至于产生量子隧穿效应,为芯片制造带来巨大挑战。因此,业界普遍认为,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突破现有的逻辑门电路设计,让电子能持续在各个逻辑门之间穿梭。

此前,英特尔等芯片巨头表示它们将寻找能替代硅的新原料来制作7nm晶体管,现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走在了前面,它们的1nm晶体管由纳米碳管和二硫化钼(MoS2)制作而成。1纳米大约是2~3个原子直径,而纳米碳管管壁管壁仅一个原子厚,早已被视为有望取代硅,借以提升电晶体*能、超越摩尔定律的关键材料。

常被作为引擎润滑油主要成分的二硫化钼(MoS2)近年也被视为新兴材料广泛应用于纳米晶体管、LED、激光与太阳能电池,也成了此次研究成功的重要关键要素,将担起原本半导体的职责,而纳米碳管则负责控制逻辑门中电子的流向。

场效晶体管透过漏极、源极间电流的流动与栅极的控制形成0或1的数字信号,而纳米工艺所指的线宽就是栅极长度。电子透过硅的流动比二硫化钼更轻、阻力更小,这对闸极长度在5纳米或线宽更长时是优点,但在5纳米线宽以下,却会出现量子力学里所谓的量子穿隧效应,部分电子可能穿透闸极产生漏电流,甚至让电晶体整个无法关闭造成失控。但透过二硫化钼较硅来得重的特*,在较小线宽之下,还能有效控制电子流。

不过这一研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毕竟在14nm的工艺下,一个模具上就有超过10亿个晶体管,而要将晶体管缩小到1nm,大规模量产的困难有些过于巨大。AliJavey自己也指出,该实验尚未转移至芯片上、将其放大数十亿倍。不过,这一研究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一个启发,摩尔定律不会只停在5纳米,透过半导体新材料的应用与持续的研究,摩尔定律或将能延续下去。

这项研究同时也发布于6日最新发行的《科学(Science)》期刊。

tags:晶体管   头发   长度   诞生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