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专家清明习俗三大误区 [法制先锋]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好玩网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7-04-01 09:26:59  评论(/)

导读:清明节忌讳祝福快乐?扫墓得在清明正日子?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一回事儿?昨天,北京民俗学会秘书长高巍在民政大讲堂上普及关于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礼仪,澄清人们对民俗的认识误区。

网络图

误区一:清明节是完全悲伤的节日?

前几年,中国移动通过10086向用户发送祝福清明节快乐的短信,引起了用户的不满。那么,清明节是一个完全悲伤的节日吗?清明节到底能不能祝福节日快乐呢?在高巍看来,清明节的主题不只是扫墓,更重要的是把扫墓和踏青相结合。清明节祭奠先祖,除了表达对先人的哀思,也使后人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撑。而踏青郊游作为清明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了让人们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应当以积极饱满的心态投入其中。当我们去祝福快乐的时候,恰恰也代表着我们有战胜悲伤、困难的勇气,这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

误区二:扫墓只有正日子最好?

自上周末开始,京城各个墓园已逐渐进入祭扫高峰,尽管不少市民由于工作、交通等原因会选择错峰祭扫,但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扫墓只有正日子才最好。高巍告诉记者,这也是对清明节认识的一大误区。

过去扫墓本来就不是在清明当天进行的。高巍表示,在古代,清明当天大多是僧人去扫墓,因为僧人无法娶妻生子,要在清明这一天向先祖表达不能传宗接代的歉意。而按照传统习俗,对大多数人来说,扫墓最好在节前的10天内或节后的10天内完成。

误区三:清明节就是寒食节?

清明节不就是寒食节吗?我一直以为是同一天。听了一位90后北京姑娘的话,高巍摇了摇头,这是两个节日,宋代以后才逐渐融合到一起。高巍介绍,清明是我国节日体系中,唯一把节日和节气相结合的日子。因为是节气,所以清明不是固定的哪一天。一般情况下,每年春分后15天左右即为清明,具体日期前后变动不超过三天。

寒食节通常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两个节日离得非常近,所以很多人把这两个节日合在一起了。高巍说,现在的清明节其实包括了古代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这三个节日的习俗。扫墓、祭奠先烈、吃寒食等习俗都是从寒食节发展而来,但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拔河等春游踏青活动则是上巳节的重要习俗。古时的上巳节通常在农历三月初三,也有人称作女儿节,每到这一天,人们成群结队到水边祭祀饮酒,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祈求新生命的到来。春天的特点就是生发,所以才鼓励人们在春天要多进行户外活动,多和大自然接触。

tags:习俗   民俗   误区   专家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