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学习,玩真的!》坚持解决问题的所在─小心假*志愿

法律法规网 作者:dations
来源 来源: 雅墨  法律法规网 时间: 2017-05-19 15:06:50  评论(/)

认识蔡淇华老师以来,和老师的关系交织着几种身份:作家和读者、受访者和采访者、作家和编辑、朋友……我透过读者、采访者、编辑和朋友的身份,认识老师、向老师学习。

但其实,内心最盼望的是—有一天可以成为蔡淇华老师的学生。因为,成为老师的学生似乎总有无限的可能,老师总是可以看到你身上那微弱的光芒,让你的微光璀璨闪耀。

《学习,玩真的!》就是一位“老师”把心掏出来,把自己用生命炼成的智慧和学生们分享。蔡淇华老师的人生智慧一点也没有中年的酸腐和想当年,只有珍重的心意和打动人心的真情。他不是站在一个高高的位置,告诉你该怎么做,而是蹲下来理解你的彷徨和恐惧,告诉你其实他也曾经走过,而且因为彷徨和恐惧是那么的深刻,至今历历在目。他愿意带着你,向着前方的黑暗走去,虽然一路崎岖,但是淇华老师总是知道光的方向:“有路的、有法子的,只要我们愿意一起站起来,深呼吸继续走。”

蔡淇华(图右)/照片由时报出版提供

“ 你说, 你未来有什么志愿? ” 演讲者在快结束前, 问勇敢走到台前的学生。

“我未来想要……”

“太棒了!记得有梦就要去追,彷徨是青春的特权!失败是年轻的本钱!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位勇敢追梦的同学!”

演讲者在如雷的掌声中走下台,空气里弥漫着直销大会般的亢奋与激情,但我的一颗心却high不起来,因为我害怕,害怕“假*志愿”。

记得国中前,我的志愿是当画家,因为画画是唯一让我废寝忘食的事。高中时,我的第一志愿是念法律─“我要把坏人全部抓起来!”

后来因为三民主义考不及格, 连最后一个法律系志愿都填不上, 只好照着分数填,因为英文莫名其妙考了高标,就填了英文系。等到三十四岁到学校图书馆服务,随手拿起架上的六法全书一看,才惊觉根本是外星文,完全无法读进脑子里。赶快打电话,请教当时已是台湾保险法第一律师的高中死党:“哈哈,你这么善感的人, 本来就不适合硬梆梆的文字, 还有, 你那么滥情, 不适合念法啦!”哇!所以我当年没考上法律系,是运气好!所以我当年一厢情愿的志愿,是资讯不足下产生的“假*志愿”?或是我想像中的理想志愿?

一月回到台湾的Bear,和我聊起他当年的“假*志愿”:

“你清大物研所为何不念了?”

“因为我对物理根本没热情。”

“那你大学为什么填成大物理?”

“因为我高中时,物理考很高分,就以为我喜欢物理。”

Bear休学后到处旅行,最后爱上烹饪。

Bear告诉我:分数不一定等于兴趣、也不一定等于志愿。然而兴趣也可能不等于志愿─Rita是朋友的孩子,刚自高职餐饮科休学,她决定不再把兴趣当志愿。

“老师,我念错科系了。”

“怎么可能?你不是从小就立志走这一行吗?”

“以前常和家人住好的饭店,心想以后一定要在这么舒适的地方工作。实习后才发现,这行业真的不是人干的!切菜、打扫、送餐……每天要搞到晚上十点才能回家,第二天早上十点又要到班。原来观光餐饮,根本就不如外表看到的光鲜亮丽。”

学生常常在“资讯不对等”的情况下说出“我的志愿”,因此师长不应一味鼓励学生往单一志愿前进。若可能,则应在学生说出“我的志愿”时,提供具体的职业试探建议。例如Rita在进入餐饮科前,可先到现场实习三天,若真的坚持下去,热度未减,那就是真的志愿了。

每当有学生问我该选什么志愿,我会回答:“坚持解决问题的所在。”因为问题代表困难,问题代表退缩,若没退缩,仍坚持与问题奋战,代表你对此有热情,代表可累积专业与不可取代*,代表那是一生志愿、职业与志业的所在。

我曾告诉一个对拍片打死不退的学生: “ 别管国立、私立了, 填电影相关科系吧!进了这个领域,你就是王,因为以后没有人会比你更专、更精。”他被视为联考的失败者,因为考上私立大学,但是他后来得了台中市微电影首奖,拿了一百万奖金,还成为全台第一个录取世界排名第一、英国影剧学院导演组的学生。我也曾对一个分数上国立大学广告系的学生说: “ 念这个系会浪费你的生命, 因为这两年观察下来, 在社团里, 你最怕问题、最不愿动脑, 甚至作品最少,你只是大考分数高,广告系会是你的假*志愿。”果不其然,这位学生大学顺利毕业了,却因缺乏核心能力,一直待业在家。

今世,志愿不应再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廉价浪漫。志愿是有逻辑的,师长不应再给孩子没思辨、没逻辑的志愿。村上龙在《工作大未来—从十三岁开始迎向世界》中提到:“十三岁是成人世界的入口,国中阶段是孩子进入成年人的预备期,学校及父母若能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关心与好奇,学生就会理解要投入不同职业需要不同的学习。”

然而在台湾, 很少师长会认真地与十三岁的学生谈他的志愿, 师长常跳开耗时的职业试探,让学生用“直觉”在作文课写〈我的志愿〉,或天马行空地将“我的志愿”丢进学校提供的“时光胶囊”。这样的“时光胶囊”装进去的,是错过的学习时光。根据2016年清大对大一学生的普查发现,学生对所读科系很满意的只有一半;而2015年一一一一人力银行调查发现,大学以上学历的上班族有五成四自认学非所用。

一样自认学非所用,有人凭着好的态度与原生家庭的支持,“迷路原为看花开”,生命急转弯后,还能“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但更多闭着眼睛,跟着升学口号前进的部队,待发觉深陷维谷时,前有“助学贷款”追兵,后无“富爸爸”补充粮秣,甚至已是“四十、五十而无闻焉”的尴尬中年,进而陷入“回首向来萧瑟处”的惆怅与彷徨。在二十一世纪中产阶级萎缩、好工作减少、阶级几乎停止流动的年代,能承受选择“假*志愿”巨大成本的年轻人,愈来愈少。

我常幻想, 会不会在一场热血的演讲后, 十三岁的我冲到台前, 拿起麦克风,大声说出:“我以后想当画家。”然后那位讲者会因为拥有足够的素养,便对我说:“很棒喔!那表示你身上有创作的基因,创作会让你快乐。你可以以创作为圆心, 向外画圆, 在艺术、建筑、写作、电脑绘图等相关的领域, 参加社团、实习打工或做专题研究。遇到问题时,找到你坚持解决的所在,那将会是他人攻不进的疆界,也是你王冠的所在,只属于你的,第一志愿!”

本文节录:一书

蕃新闻送好康:

相关连结:
博客来《学习,玩真的!》

站长推荐 / Recommend

最近更新 / Latest

站长推荐: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WAP
Powered by LC123.NET 8.5  © 2009-2015 红火传媒
鲁ICP备11015312号-1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 王正兴 律师
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