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湖辖区内,一条长3.82km、如同蛟龙横卧的河水滋润着辖区土地,成就了东湖的灵性,它就是北小河。在两年前,提起北小河,附近的居民都直摇头,“河水污臭、岸边脏乱”是人们对这条河的固定记忆。而如今,北小河已实现华丽变身,水清岸绿、草美花香,四周游人纷至沓来。
短短两年,翻天覆地的改变源自于东湖街道的一声“哨响”,朝阳区10余个部门“闻声”集结至此,翻开了北小河治理的新篇章,同时也为国际化人才社区的建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河长制”落户,污浊河水重回清澈
在听取广大群众的呼声后,东湖街道决心从源头消灭河水污染。街道按照市、区两级要求,街道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与7位社区书记当期了“河道管家”——河长,将河段分包、责任到人,定期开展巡查。每月一次河长例会,“信息上报制度”“联动治理制度”“工作督查制度”等巡查制度相继出台。
在明确的制度的推动下,河长们认真肩负起责任,严查严管,12个隐蔽排污口中的11个,在发现后2天内完成封堵,另外1个源头不在辖区范围内的排污口,也在追溯排查后迅速确认,上报水务局协调处理,得到了妥善解决。
不到两年时间,河水变清了,站在岸边,肉眼看得到的一尾尾鱼儿欢畅自在地游着。春夏时节,听附近的居民说,有时还能见到河面上游过成群的野鸭。
多部门联合,绿化河岸升级景观
河水污染的问题解决了,但要让北小河能够符合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规划,真正成为辖区居民放松休憩的首选之地,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河岸进行景观绿化和升级改造。此时,东湖街道充分发挥城市管理职能,一声“哨响”,召集了朝阳区城管委、绿化局、水务局、环保局、环卫中心、市排水集团等多个部门前来“报到”。
首先要解决的是河荫中路11号的违建洗车房沿河岸洗车的问题。据悉,该地曾为河道管理人员办公使用的房屋,彼时被承租方作为汽车维护保养、洗车及修理等用途,在原有面积307.8平方米基础上加盖了1000余平方米的违建,不仅占用公共绿地资源,而且河边洗车还极易造成河水污染,严重影响周围环境,且存在消防不到位及“三合一”、超范围经营等诸多问题,有较大安全隐患。
在东湖街道与区水务局对承租人及经营人进行走访约谈并告知其限期自行拆除的情况下,该商户并未在规定时间里自拆。面对此种情况,东湖街道与区水务局联合,组织城管、城建、综治、安监、消防、电力、交警大队、派出所、水政执法等部门,聘请专业拆除队伍联合进行依法帮拆。
过程中,东湖街道工委书记倪东新与办事处主任徐继锋双挂帅,现场指挥协调,预案周密,准备充实。街道与水务局配合密切,统一行动,各部门通力协作,按照先断水断电,次清人、清物、清车,然后安监人员排除安全隐患,城管人员设置警戒线,施工人员、设备再进场作业的步骤,历时2天,出动人员400余人次,出动挖掘机、叉车、拖车、吊车、运输车等工程车辆近百台次,警车、消防车、救护车等全程保障,安全顺利完成了消隐工作任务,彻底拆除违法建设约1200平方米。
随后,区各部门各司其职,联合行动,完成了河岸10000平方米绿化,并建设150米健身步道,加装20个休闲长椅及设立20余个步道景观。时至今日,辖区居民和在附近工作的白领们在茶余饭后,都会选择来到北小河步道溜弯儿。“我们计划将北小河公园打造成为‘玉兰花畔’主题公园,现已进入施工图深化阶段,预计在2018年5月中旬启动施工。”东湖街道城建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成后,北小河将成为东湖东区又一生态氧吧和休闲场地。”
其实,早在朝阳区“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工作要求提出之前,东湖街道就已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上下联动,解决地区‘疑难杂症’”的有效工作方法,除与区级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以外,还将此方法用于街道与社区工作间展开,地区许多问题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东湖街道城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还将按照区里要求,加快研究建立资源力量自上而下的汇集机制,希望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在推进国际化社区建设的同时,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