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何保障食物的安全,是民众首要关心之事。过去传统的水产鲜度检测方法需透过化学滴定才可得知鱼肉新鲜度,所需时间长达数小时以上,且过程繁复、操作不易。现在,交通大学运用半导体制程技术,研发出鱼肉鲜度即时感测器,一分钟即可知道水产鲜不鲜,能有效掌控食品安全。
由交通大学光电系冉晓雯教授、物理所孟心飞教授的共同实验室与明新科大电子工程系吕明峰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便携式鱼肉生鲜度检测器”原型机,今日在交通大学浩然图书馆举办记者会,现场实机展示鱼肉生鲜度检测过程,检测流程操作十分便利,且能即时量测气体浓度,一分钟即可得知渔产品生鲜度。
交通大学光电系冉晓雯表示,便携式鱼肉生鲜度检测器使用交大团队开发的超灵敏胺类气体感测晶片,以有机半导体感测器为基础,利用半导体元件电流下降的幅度,即可立即判断鱼肉新鲜度。此一超灵敏气体感测晶片具有创新的固态元件结构,已获得台湾及美国发明专利。
交大团队与校友颜嘉麟总经理以及师大化学系吕家荣教授、明新科大电子工程系吕明峰教授、北荣神经外科郑宏志主任等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合作多年,成功验证使用具纳米孔洞的超灵敏气体感测晶片置入微流体系统,可侦测鱼肉与细菌反应时挥发的超微量(ppb等级)胺类气体,借以判断鱼肉新鲜度。
为验证量测可信度,团队将实验量测值与食品检验所标准VBN(挥发*盐基态氮)测定法检测之鱼肉新鲜度对照,测得结果为高度相关,证明此检测器可明显区别不同鱼肉样品之新鲜度。
该原型机目前已申请专利并准备成立新创,交通大学期望先以台湾为试验场域,期望未来能在卖场、渔市、生鲜超市为消费者的健康把关,让水产鲜度检测更为方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