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形意、八卦,高手林立在民间,隐姓埋名外界难觅
太极、形意、八卦是民国时期最流行的三大拳术。作为这几家拳法在这一时期的著名传人,大多在社会上十分活跃,师传众多弟子。然而,弟子们的成长与生活环境已然迥异。
2004年离世的李仲轩老人,是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造诣极高,而他34岁自武林退隐,晚年在北京西单的一家电器商店看门为生。
这令人感慨的,便是在现代社会中,这样的功夫,这样的高手,是一身的功夫似乎并无用武之地?还是,大彻大悟,归于平凡?
而从根本来问,在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武术呢?《问道.寻访武林》的作者张剑锋说,一是为了防身,竞技,另一个是修道。武术在和平年代没有用武之地。武,该怎样去用?有人想用它来养生,有人想把它变成竞技项目,还有人想依此成为隐士,它有不同的用处。
所以就武术来说,传统文化肯定也是经验科学,是拿来用的;如果不能用,就失去了普及的意义,继承也很难维系。有的人练武纯粹就是出于爱好,只是为了感受它的美。但更多的人是为了"用"。
20世纪后,由于难以抵抗洋枪火炮,连走镖这种繁荣一时的职业也消失了。习武者仅能将此作为爱好,而以另外的职业糊口。然而时代的机缘,竟使得成熟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武术,又获得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