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行为的社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开车打手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研究表明,现今酒后驾驶并不是发生车祸造成人员伤亡的第一“杀手”,开车打手机比酒后驾驶危险*更大。英国伯克郡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测试结果表明,开车时使用手机,大脑的反应速度比酒后驾车时慢30%。开车打手机发生车祸的风险比正常驾驶时高4倍以上。有70%的致命交通事故是司机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而手机又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罪魁。美国一项科学研究表明,开车打手机导致司机注意力下降20%,如果通话内容重要,司机注意力甚至下降 37%。同时,拨打手机的用户行车速度比正常状态慢9%,刹车的反应速度也要慢19%,拨打手机还将导致司机驾驶过程中的路线扭曲。
2、开车打手机分散驾驶人注意力,影响正常驾驶。研究发现,开车时打手机会使司机的视野变得狭窄,降低外围视觉的感知能力,导致其不能有效收集道路通行信息。在一项读取告示牌信息的测试中发现,一个专心开车的驾驶员比一个分心打电话的驾驶员所记得的信息多50%,形成“不注意视盲现象”。打手机的司机更可能错过交通信号,经常看不到公告栏和其他指示标志。
3、开车打手机会引起交通拥堵。据测试,遇到中度或高度拥堵路况,司机通话时变道次数会降低20%,驾驶速度也会降低;在非常拥堵路段,打手机的司机比正常行驶要多用3%的时间;在中等流量路段,打手机的司机需要多花2%的时间。
鉴于开车打手机对交通安全的严重危害*,目前世界上已有约50个国家和地区以立法的形式明令禁止司机在驾车过程中打电话。部分国家对此行为处罚十分严厉,如新加坡对初犯者最高罚款为1000新元,监禁6个月;对再犯者最高罚款为2000新元,监禁1年。在英国,开车打手机者可能面临“危险驾驶”起诉,最高可判入狱两年。②较之于外国对于驾驶员开车打手机的严厉处罚,我国法律的处罚力度就显得过于轻微、和缓,法律之间也缺乏必要的呼应和衔接。
二、对“驾驶时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行为的文本分析
(一)、对“驾驶时”行为状态的理解。驾驶指操纵(车、船、飞机、拖拉机等)使行驶,包括发动怠速和行驶两种状态。
对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的行为是被法律所禁止的。驾驶人在等红灯车辆发动怠速时,依法也不能接打电话。因为等红灯只是车辆行驶过程中暂时的等候状态,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停车行为。驾驶人要随时根据路况、车况,起步、行车,严格的讲车辆仍处于行驶的状态。即使驾驶人等红灯过程中熄火接打电话的行为也是不妥当的。因为此时车辆正占据着一股行驶车道,后面有许多等候通行的车辆,这时候熄火打电话势必将严重影响到后面车辆的正常通行。现实生活中如果遇到紧急情况确实需要接打电话,正确的做法是尽快找一个能够安全停车的地点,把车完全停下来后再接打电话。养成安全行车的好习惯,确保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