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不是新的,但是把它当作社会学建立完整理论的学者是法国的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他在他的经典著作《集体记忆》的序文里一开头就举了一个例子。
1731年,人们在法国一片森林里发现一个九、十岁大的女孩子。她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但是完全没法说出自己的身世或童年任何记忆,人们只能从她零碎的陈述片段里去拼凑她可能来自因纽特部落;当她看见因纽特人的屋子或船或海豹的图片的时候,好像有较多的反应。她显然曾经漂洋过海被送到法国来。
哈布瓦赫的论点是,女孩无法表达记忆,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因为她突然被连根拔起丢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使得她与原来所属社会的集体记忆的纽带被切断了。
哈布瓦赫认为,一个个人的记忆,必须有集体记忆的大框架的承载才可能被“召唤”出来。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我们记起了什么,往往是因为我们身旁的人,父亲母亲兄弟姊妹或同学朋友,问我们什么我们才会回答什么,而回答要先经过记忆搜寻,因此是与社团的互动维持了我们的个人记忆。人越是深处于集体记忆的结构中,他记忆的能力就越强。倒过来说,越是离群索居或是与集体记忆割裂,个人记忆的能力就越低。
集体记忆是一张编织绵密的大网,个人的记忆密实地编进了它的纹理,与集体记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下一页:宜昌夷陵黄花南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