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闷热,每到夏季,最难过的当属在高温天气下在室外作业的人们。根据有关规定,用工企业要向户外工作者发放高温补贴,提供避暑降温的保护措施,但这些规定在现实中却未必能够得到实行。
今年的高温补贴,你拿到了么?连日以来记者就深入到不同的行业,接触到不同的人群,听他们拉拉关于高温补贴的那些事儿。
建筑工人
高温补贴从不敢奢求
7月10日,经过大雨的洗礼,气温降低了不少,能在这样的天气下干活,对于开发区一家工地上的工人许小亮(化名)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多数情况下,他需要在高温酷暑下,“坚守”岗位,养家糊口。
许小亮今年35岁,东昌府区北城办事处人,木工,从事建筑行业已经有7年的时间。之前,他一直跟随邻乡一位亲戚穿梭于北京各个建筑工地。近几年,随着孩子开始上学,他转战“扎根”在了聊城。
许小亮说,在高温酷暑下干活,已经习以为常。当被问到是否领过“高温补贴”时,许小亮说,能按时领到工资就很满足了,高温补贴根本不敢奢求。
许小亮说,他从事建筑行业的这些年,以前担心包工头卷钱逃跑,现在担心包工头无法按时发放工钱。要说让包工头发放其他额外的补助,不太现实。
在开发区一建筑工地,记者见到了带领十几名工人干活的“包工头”老李。老李说,他是安徽人,带领工人在聊城工地干活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他主要的事情就是尽量想办法帮助工人按时领到工钱,虽然也知道高温补贴的事儿,但是建筑公司不主动发,他是不敢去要的。
开发区一家企业的员工吴彤(化名)说,她们的工作也经常需要外出,2011年,她们单位曾发放过高温补贴,但是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有时候,单位会发茶叶等物品代替。吴彤告诉记者,她们单位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奖惩严重不对称,凡是奖励的条文,领导一拍大腿说没就没了,但惩罚的制度,从她参加工作五年来,从来没有间断过。